南极磷虾,又名大磷虾,是一种似虾的无脊椎动物。
磷虾以群集方式生活,有时密度达到每立方米1万~3万只。它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从中将初级生产而来的能量转化,来维持其远洋带的生命周期。通常,磷虾长成可达1~2厘米,2克重,约有6年的寿命。
南极磷虾主要集中于南冰洋。它们围绕着极地分布,最高密度是在大西洋区域。有关南大洋磷虾的储存量,一直都难有准确的数据。据1977年~1986年间由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和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等国际组织联合的海上调查表明,南大洋的磷虾蕴藏量约为4~6亿吨。据此估计,如果每年磷虾的捕获量不超过5000万吨的话,不会影响南大洋海域的生态平衡,磷虾会正常生长和发展。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科研人员发现,南极半岛海湾里的座头鲸在捕食磷虾时,总是会在夜间先下潜到几百米水深处,随后上浮突袭磷虾群,并吐出气泡将虾群围赶到水面,最后张开大口吞食。为什么座头鲸捕食前总要先下潜、由下而上地攻击磷虾群?
原来,因为磷虾的眼睛长在头顶上,只能朝上看,不能朝下看,座头鲸就可以从磷虾的视觉盲区发起攻击。作为南大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环节,磷虾是企鹅、海豹和鲸鱼等海洋生物的主要捕食对象。
其实,在南大洋分布着约10种磷虾,包括人们熟知的南极大磷虾。磷虾只是一大类生物的统称,不仅分布在南极,在我国近海也有。大家通常吃的虾米、虾皮就是磷虾的一种。从分类看,磷虾其实不是虾,而是介于浮游动物和游泳动物之间的一种甲壳类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