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种粮大户如何走上“新稻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24  来源:湖北农业信息网  浏览次数:81399
内容摘要:春耕节骨眼上,浠水县西洋河水稻合作社理事长卢华有点着急上火今年种什么品种的水稻?怎么种?种了10多年水稻,突然不会种田了,卢
       春耕节骨眼上,浠水县西洋河水稻合作社理事长卢华有点着急上火——今年种什么品种的水稻?怎么种?

种了10多年水稻,突然不会种田了,卢华的“春耕烦恼”,也是湖北省许多种粮大户面临的新困惑。

随着国家粮食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优质优价、劣质低价”的市场信号日渐明晰,“国家照单全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农民种粮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日,湖北省水稻观摩现场会在监利召开。25名种粮大户、合作社理事长和企业负责人齐聚“全国水稻生产第一县”,碰撞新理念,学习新技术,探索“新稻路”。

种粮困惑

“老把式”咋失灵了?

监利县三丰农机合作社水稻育秧基地大棚,插着10多个水稻新品种,天门市瑞丰合作社理事长鲁文武一边看,一边认真地做着笔记。

“年年种,年年赚不到钱,感觉种田的老经验不管用了!”带着深深的疑惑,鲁文武来到监利,寻找破解之策。

今年50岁的鲁文武,有着30年的种粮经验。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技术熟练、年富力强,鲁文武在天门种植27亩水稻田,在当时是个“种粮大户”。

种粮是鲁文武最拿手的本领。谁料,这个“看家本领”突然失灵了。

两年前,鲁文武带领的合作社种植了2000亩水稻。稻谷丰收了,运到粮库,价格却低于收购价2毛钱,原因是品种杂乱、品质平平。鲁文武不甘心,愤然将稻谷拖了回去。他等了几个月,找了多家大米加工企业,稻谷仍然卖不起价钱,最后,不得不以低价出手,亏了几十万元。

鲁文武的遭遇,黄梅县中顺农民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陈忠感同身受。

合作社与广东一家大米加工销售企业长期合作,合作社将稻谷运往广东,加工成品牌大米出售。

5年前,陈忠渐渐发现“稻谷不好卖了”。一样的品种,一样的种植方式,稻谷价格却一年比一年低,广东那边给出的理由是“品质太差,市场不好销”。有一次,一批稻谷运过去,大米加工企业检测后,认为不宜加工成大米,拒绝收购。怎么办?拖回去,还得支出运费,无奈之下,陈忠将这批大米低价抛售给当地一家饲料厂。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多数种粮大户或多或少都有过“卖粮艰难”的心酸经历。

如今,市场怎么了?田到底应该怎么种?种粮大户们不约而同地发问。

风向转变

稻谷好不好市场说了算

对于“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句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游艾青有着更深的体会。

“不仅要保证产能,更要保证品质。”游艾青常年在粮食产销领域奔走,对于市场变化的感知,先人一步。

以往,省内一些大米加工企业,收什么样的稻谷,就加工什么样的大米,既不讲品质,也不讲特色。随着市场的变化,低端大米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他们主动联系省农科院,要求量身定制企业自身需要的稻谷新品种。

游艾青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吃好、吃得放心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如果延用原有的老套路种粮,将难以跟上市场要求。

消费新模式,引领新的粮食安全战略。近年来,国家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建立以市场定价为主体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一方面全面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让粮价逐步回归市场;另一方面,提高粮食收储质量标准,四等及以下的粮食由各地组织引导进行市场化收购。

简而言之,稻谷卖得好不好,市场说了算。

省农业农村厅在多次调研中发现,对于市场的变化,少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仍然后知后觉,受惯性思维影响,他们仍抱着种“政策粮”的想法。受此思想影响,一些种粮户多年来种植品种陈旧、模式单一、忽视品牌,市场风向一变,难免出现销售困难。

幡然觉醒

不种优质稻就没有出路

两天的学习观摩,种粮大户们思路不断开拓,信心也大大增强。

监利县名宇米业公司展示厅,一款精美包装的富硒大米吸引了种粮大户的目光。得知这款富硒米每公斤售价超过16元时,大伙儿心中一震。

“不种优质稻、特色稻,就没有出路。”汉川市大地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裴金刚由衷地感慨。

水稻是湖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近几年一直稳定在3500万亩以上。如何提升种粮效益?

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罗昆介绍,近年来,我省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计划,推广了一批“水稻+”绿色高效模式,虾稻、再生稻、特色功能稻、高档优质稻的优势产区正在形成,全省优质稻的种植率达到了77.3%。

发展水稻产业,眼光又不能仅仅局限于水稻。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湖北水稻产业更具竞争力,各地探索了一批稳粮增收的新路子。

襄阳,探索稻经轮作模式,既提高了效益,又解决了稻草综合利用的问题。应城,提档升级优质糯稻,通过五粮液、茅台酒、三全食品等国内酒业和副食品加工巨头的订单收购,每亩糯稻较普通水稻可增收200元。宜昌市夷陵区,将水稻产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衍生出稻田观光、稻田艺术、稻田运动等特色产业。

换种思维来种田,走出具有湖北特色的“新稻路”,一个小小的现场观摩会,给大家无尽的启示。

链接

湖北省推广四大“水稻+”绿色高效模式

湖北省水稻种植面积达3500多万亩,产量稳定在380亿斤以上。近年来,全省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计划,推广四大“水稻+”绿色高效模式。

“稻粮统筹”

这是一种“水稻+小麦”“中稻+再生稻+绿肥”的绿色高效模式,枣阳、襄州、洪湖、监利等地先后进行探索,配套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小麦精量匀播全程机械化技术、北斗技术等,实现水稻高质高效。

全省今年力争实现2000亩以上示范样板5个至8个,核心示范区亩均增收200元以上,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以上。

“稻经轮作”

水稻产业与油菜、菇类相结合,实现绿色高效。浠水县西洋河水稻专业合作社、南漳县楚镜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全省率先探索,两种模式亩均节本增收分别在200元和2000元以上。

全省在武穴、浠水等地打造“水稻+油菜”示范样板,每地辐射推广应用面积40万亩以上,在南漳、襄州打造“水稻+菇类”示范样板,示范面积50亩,菇类每亩利用10亩水稻秸秆。

“稻渔共生”

全省示范推广稻虾共作模式、稻鳖共生模式,在潜江、洪湖、枝江、应城、钟祥各打造1个百亩示范样板。

与单一种稻相比,示范区农药化肥施用量亩均减少30%,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

“稻禽协同”

围绕“稻鸭(蛙)共作”绿色生态种养模式,石首、大悟示范推广水稻绿色生产技术、鸭子生态放养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辐射带动区域水稻绿色生产。

全省正在组织编制《“稻+鸭+蛙”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力争示范区农药化肥施用量亩均减少30%,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种粮大户如何走上“新稻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424/6515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