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提出的各种发展模式本质上就是引导资本流入这些行业,我国实体资产的货币化仍有巨大空间。我国农民未来我推测就是三个方向,在资本注入的情况下,一部分继续主搞农业耕种,基本都是合作社模式。一部分主搞旅游业,充分利用城市中产阶级的消费需求。前两者可以相互兼容,最后一个方向就是土地货币化,不管是租出去还是怎么样,脱产农民进城不用劳动即可获得收益。这样就为城市消费提供需求,最后拉动内需还得落在农民身上。
但如果农村土地不值钱,农村生活困难也会逼进城务工人员不愿意回村。我国06开始投资新农村建设,几十万亿的投资搞五通一平,拉平城乡差距。09年城市失业青年回乡,通过家电下乡把城市过剩产能直接消化。可以说没有农村,城市经济很可能就崩了。导致的结果就是农村户口变得值钱,年轻人进城打工赚钱甚至城市买房,但他们绝对不会放弃农村户口,就算放那儿荒了也不换。特别是现在棚改收紧,基础设施建设收紧,房地产也跟着收紧,城市野蛮扩张已经结束。
富农阶层,基本上属于赶上一波历史机遇富起来的,比如家里拆迁、当地有产业或资源,或者走出农村早做起了生意。这波人很多人还是农民户口和思想,但从经济地位上,早已经不依靠农村和土地了。这波人的未来相对利好,不犯大错误,子孙后代可顺利延续,有很大跨阶层的资源和资本。未来就是城市人,只是看属于几线城市的了。
贫农阶层,基本属于早早出去就业,有一定的积累,在当地城市化交个首付还是可以,但交完首付,基本就得盼着不生病,能有继续挣钱的机会。有些为了挣钱背井离乡。这一代农民老去之后,子女努力工作,还是能够在城市站稳脚跟,成为城市底层,运气好的可以混到城市中产阶层。
佃农阶层,基本属于未曾走出农村或已经出去干不动的。子孙后代城市化是没戏了,纯靠种地也已经无法谋生,有些依赖农村低保为生,有些靠子女在城市做着最底层工。由于城乡巨大差距,子女从教育上就无法突围,其他资源又不具备。最后循环往复。要么成为新式农场佃农,要么继续在城市最底层挣扎。运气好的话,有可能翻身,但属于翻身可能性最小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