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广东:“无人农机”秀绝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13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303
内容摘要:岭南春暖稻先知。眼下,正是广东水稻播种的时节。近日,一场全省春耕生产现场会在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热闹开锣。不过,

岭南春暖“稻”先知。眼下,正是广东水稻播种的时节。近日,一场全省春耕生产现场会在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热闹开锣。

不过,相对于挤满田垄的参观人群,水稻田里却显得空空荡荡。机器的轰鸣声中,一台插秧机拖着绿色的尾巴款款而来。让人称奇的是,前方的驾驶位上空无一人,方向盘却自如旋转,稳稳掌控着前行的路径。人们的啧啧赞叹尚未停歇,由远及近的“空中来客”再次掀起了一阵惊呼。只见一架无人机飞到稻田上空,与之伴随的是水稻种子天女散花般飘落下来。这既是无人驾驶插秧机和农用无人机水稻直播技术的惊艳亮相,也是以“无人农机”为代表的智慧农业,在广东现代农业体系构建的肥沃土壤中,播撒下的两颗生机勃勃的“种子”。

无人驾驶插秧机是机械插秧、自动控制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结晶”。除了插秧技术与传统机械相比毫不逊色之外,借助北斗、GPS卫星定位信号,无人驾驶插秧机更可以轻松完成自动直线行驶、插秧自动控制、苗箱自动调平和低速防陷等高难动作。更让不少农户心动的是,每小时插秧4~6亩的工作效率,不仅让这款无人驾驶插秧机赢得勤快、能干的美誉,更具有风雨无阻、任劳任怨的鲜明优点,可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只听说无人驾驶汽车还在试验阶段,没想到无人驾驶插秧机就已经可以下田了。”雷州市附城镇农民莫生兴奋地说。

如果说无人驾驶插秧机完成了从有人驾驶机械插秧到无人智能插秧的飞跃,那么农用无人机水稻直播技术不仅颠覆了从育秧到插秧的固有生产流程,更体现了现代农业背景下农业生产技术的迭代更新。农用无人机水稻直播技术主要有撒播与条播两种方式。撒播模仿传统人工作业,种子仓最大载重量为15公斤,飞行作业速度每秒2~4米,撒播半径4.5米,飞行高度2米,每小时可作业30~40亩;条播则有5行、10行两种型号器具,每个种子仓最大载重量为1公斤,行距20~30厘米,飞行高度可低至30厘米,每小时可作业20~40亩。无论是撒播,还是条播,作业效率都相较人工大大提升。

无人机放飞的不仅是科技兴农的广阔前景,还有贫困农户的致富梦想。在活动现场,为人们进行无人机水稻直播技术展示的团队中,不少人是来自雷州市乌石镇那毛村的村民。而这个村,正是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精准扶贫对口帮扶村。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撮合之下,那毛村福平种养合作社与珠海羽人农业航空有限公司“联姻”成功,合作组建的这支农用无人机社会化服务团队,已经在市场中踢开拳脚小有名气。除了水稻直播,航空植保也是该团队的主营业务领域之一,包括病虫害统防统治、作物授粉等,每小时作业面积可达30亩以上,而且不受地形起伏和作物高矮的限制,深受规模化种植主体的欢迎。

除了“无人”系列,适合广东丘陵地貌特点的农业机械,在春耕现场会上同样备受青睐。水田激光平地技术,可以使平地铲作业时始终处于与旋转激光束基准面平行的水平面作业,可实现水田平整度小于3厘米;水稻机插秧作业监测技术,则深度融合GIS地图、物联网和通信技术,实时监测作业路径、深度、面积,并将数据上传至管理端。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广东:“无人农机”秀绝技”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413/6499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