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林业种植 » 正文

种植杏树如何选址?杏树想要高产这几点不能忽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12  浏览次数:81247
内容摘要:说到杏,相信大多数人都吃过这种水果,在我国的华北华东跟西北地区分布较多。那么今天的话,小编主要想给大家来讲的是种植杏树的选址方法,还有高产的几个要点! 一、种植杏树如何选址? 1、果农在种植杏树的时候

说到杏,相信大多数人都吃过这种水果,在我国的华北华东跟西北地区分布较多。那么今天的话,小编主要想给大家来讲的是种植杏树的选址方法,还有高产的几个要点!

一、种植杏树如何选址?

1、果农在种植杏树的时候要选择在春季温度回升比较快和冬季没有寒流侵袭的地方。

2、果园的选址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个背风向阳的地方或者是在半阴坡的顶端修建杏树果园,千万不要选择山谷底部、盆地等低洼的地方种植杏树。因为这些地方很容易使冷空气聚集,霜害会比较严重。

3、要根据自己当地的气候特征,种植一些抗寒能力比较强的品种。

4、在种植杏树的时候需要留意授粉品种和生产树的比例要保持在一比五左右,而且每一个果园的杏树品类应该保持相同的成熟期,品类最多不超过3个,而且最好时能够相互授粉。

二、杏树要高产需注意这几个要点:

1、选择优良品种

首先果农要选择完全花比率高,自花结实能力强、抗霜冻,花期比较晚,早果丰产的品种作为主栽品种,是提高坐果率的关键。另外,也可选择早、中、晚熟相搭配的品种,以减少早春霜冻带来的损失。

2、配置授粉树

杏树品种不能过于单一,有些品种是自花不孕的,可以适当配置2到3个品种进行授粉。授粉树与主栽品种配置比例可以按1:4来进行。

3、加强土肥水管理

增强树势,增加树体营养积累,提高花芽质量,是减少花器败育,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的有效措施。

基肥最好秋施,通常9到10月份结合扩穴深翻尽早施入。幼树期用3到4年时期全园要深翻1遍。深翻时尽可能地减少伤根,尤其是骨干根。基肥以厩肥、堆肥、人粪尿是主要的,施肥量应依据树龄、树势、结果量、肥料的种类灵活掌握。

杏树从展叶后直至落叶前的20天,均可施叶面肥,硼、锌、锰、钾肥效果较好。

4、花期果园放蜂和人工辅助授粉

杏树是虫媒花,蜜蜂和其它昆虫可帮助授粉。在杏园内放蜂,可明显提高坐果率。由于杏花期短,如遇低温、阴天、降雨或大风等不良天气,昆虫活动受阻,就会影响授粉,所以需对杏树进行人工授粉。人工授粉运用山杏的花粉把花粉和淀粉以1:2混合后用毛笔或铅笔的橡皮头蘸取花粉点授在花朵的柱头上。

5、延迟开花,避免霜冻

由于杏树花期易受晚霜危害,致使坐果率低。建议果农采取的措施有:

⑴树干涂白加冠内喷8%的石灰水或早春多次灌水降低土温,延迟发芽,盛花期前灌大水推迟花期。

⑵盛花期霜冻来临前可喷防冻剂或花期喷水或用熏烟法措施防止霜冻。当预报有霜冻天气时,于夜间2时,点燃发烟堆,使杏园温度不要下降到低于零度。

⑶重修剪。一些品种在夏季重修剪能促发二次枝,二次枝长到30厘米摘心后能促发三次枝,甚至四次枝,这样一、二、三、四次枝花期延长5-7天,即使第一批果冻以后,二、三、四次枝上的花能避过晚霜,大大提高了坐果率。

6、幼树环剥

杏树环剥适期在5月中旬,主干环剥口宽为干径粗度的1/25-1/30,剥口用25%多菌灵100倍液涂抹伤口消毒,并用塑料薄膜包扎,能有效减少流胶和促进伤口愈合。剥后1周开始喷0.3%的尿素溶液2次,每周1次,再喷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次,每次喷施间隔一周。幼树通过环剥能有效提高翌年的花量和坐果率。

关于种植杏树选址与种植要点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种植杏树如何选址?杏树想要高产这几点不能忽视!”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412/7220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