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守有成、实干有成,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默默付出、实干担当,将伟大渗透在身体力行中、渗透在平凡工作中。他们,扎根于农村,扎根在基层,用真情出真力推进农村“破茧成蝶”。
苏毅:脱贫战场上的“老战士”。
工作地:澜沧竹塘乡战马坡村。
感言:“看到村里悄然发生的变化,看到群众脸上露出的笑容,很庆幸自己能参与其中。”
2019年是苏毅第6次作为“专职”扶贫人员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战马坡村做扶贫工作。1998年10月,竹塘乡战马坡村成为澜沧县政协机关的挂钩帮扶村,作为县政协机关办公室主任、秘书长的苏毅成了机关挂钩帮扶的第一责任人。2013年2月,苏毅又报名到战马坡村当了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成为一名“老战士”。
驻村后,为加快民房改造进程,苏毅协助村“两委”组建工作机构,成立指挥部并担任指挥长,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加快民房建设。2013年至2015年,组织完成民房改造213户;2015年至2016年,组织完成民房改造198户;2016年底,启动569户民房改造;2017年底,启动3个村民小组易地移民搬迁,并于2018年全部完成入住。苏毅告诉记者:“力争在2019年5月前,让全村1216户4568人实现安全住房保障全覆盖。”村民住进了好房子,还期盼有好收入。2016年至2017年,苏毅牵头组织实施了华能集团帮扶项目,共发放能繁母牛1167头、能繁母猪659头,种植饲草1710.19亩。为补齐产业覆盖短板,2019年,苏毅又和村“两委”带领村民开发茶园300亩,新种植甘蔗400亩。
采访结束时,苏毅告诉记者,“ 看到村里悄然发生的变化,看到群众脸上露出的笑容,很庆幸自己能参与其中。”
白辉:群众点赞的好书记。
工作地:江城勐烈镇大寨村。
感言:“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作为努力的方向,让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2007年,年仅22岁的白辉进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烈镇大寨村民委员会,先后当任村委会副主任、主任,并在2016年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白辉敢于创新,带头先行,团结带领大寨村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实现了大寨村整村脱贫出列,并通过市级验收。
在工作推进中,为实现所有村民“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白辉奔走于各村组之间,为建房户协调水电、订购建材、计划施工,使群众的建房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并按期建成了新房。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白辉与村“两委”认真分析研究,结合实际,发动全村党员义务种植坚果100亩,与村民合作养殖60头黑山羊,实现了村集体有收入、农民有增收“双赢”。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工作瓶颈时,经常有人抱怨,甚至想要放弃,白辉就带着一颗热心为大家排忧解难。在白辉的带领下,大寨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得以稳步推进,白辉受到了群众的点赞。
白辉告诉笔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作为努力的方向,让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周里德:平凡的岗位上发光热。
工作地:墨江那哈乡那苏村哈杜村民小组。
感言:“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内心感到非常幸福。”
周里德说:“过去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村民生活水平低,近几年来,看着寨子里家家户户用上了电灯,修通了公路,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内心感到非常幸福……”这是笔者第一次到周里德家中入户时,周里德说的一番话。
周里德今年64岁,家住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那哈乡那苏村哈杜村民小组。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周里德积极支持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开展工作,参与组上“一组一方案”的测量与制定,帮助调解矛盾纠纷,组织村民参加民房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活动,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别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周里德总是回答:“作为一名老党员,理应率先垂范,走在脱贫攻坚前线。”
在近期“村组干部优化调整”中,哈杜村民小组的村民一致推荐周里德为哈杜村民小组党小组组长兼村民小组组长。面对群众的信任,周里德说,“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自己愿意再多干几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