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正文

国外的大规模农场发展模式不适合当下时代中国农业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10  来源:中国农村网  浏览次数:81273
内容摘要:中国当下时代想要大规模实现机械化农场生活是很难的。中国的农业生产的专门化、规模化程度远不如美国,这导致了机械化经营的困难
u=4100188684,3223867716&fm=26&gp=0
中国当下时代想要大规模实现机械化农场生活是很难的。中国的农业生产的专门化、规模化程度远不如美国,这导致了机械化经营的困难。虽然各种国企央企投资建了好多,也有很多上市公司投资的,还有一些胆大的个人也有涉入现代农业行业。但是随着农业的发展,机械化和人工的性价比差距会越来越大。规模的不同对资金的需求也不同,对资金的需求也是非线性增长。 

大量涉及到农民土地再分配问题,这时候就显现出来了公社化土地分配的合理性。北方这种大面积播种,地理条件好,机械化率高,也是好的发展方向。只要人不懒,肯定有饭吃。相比较南方在这方面就略显不足,平地少,特别是果木林,机械化程度很低,基本上仍然靠人工,成本太大。其实果林木可以基本实现全机械化了,只不过太偏太贵每人敢轻易尝试而已。

若在美国现代农场基础上组织模式的改善方式之一可能就是:联合、众包专业化种植,提升专业化农业服务公司的服务水平,让农场主不用都购买这么昂贵的农机,使用订购服务的方式。降低投入成本。但国内单靠普通农民想发展出这样规模的几乎是不可能的,还是得靠政府各种扶持。机器设备不是我羡慕的地方,如果十几年前开始土地应该是便宜的。而且一签就是几十年。相比现在是多么大的优势。

国外农民确实很辛苦的,很多早就下农场了。但是很多时候还需要大量人工才能完成,特别像水果农场采摘修枝包装等这些,都是招的海外劳动力或者背包客。大型设备也确实不都是租来的,有些让农业服务公司完成,有大量农业服务公司。但问题是中国有这么多生活在农村的人口,特别是老人,要转变到大农场有规模效应这种模式人口压力怎么解决呢?及相应的宅基地住房解决问题?土壤条件是否合适?因为大量土地实际被化肥等不规范操作破坏。农业保险等衍生品是否能够跟进到位呢?也许中国还是要走一条中国特色农业道路吧。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国外的大规模农场发展模式不适合当下时代中国农业发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410/6494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