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东北地区、中部地区是种植水稻的主要产地,有农户反映现在的水稻越来越不好种植,产量也越来越低。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总结了一下水稻增产增收的高效种植技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选择优良品种是生产优质水稻的重要基础。应该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生产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品种。优质稻米品种确定之后,经过晾种、盐水选种、浸种消毒、催芽等程序后,于4月上中旬开始育苗,可进 行旱育苗、盘育苗。
2、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移栽是生产优质水稻的关键。根据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安排水稻的播种期,包括: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要使这3个关键时期的温度适宜。
水稻壮秧的标准是根系发达,颜色发白,秧苗基部扁粗、健壮,叶色浓绿不披垂,幼苗均匀整齐、秧龄适宜。抛秧和旱育秧具有早生快发、返青期较短、结实率高、抗性强、有效分蘖率高等特点,因此,旱育秧和抛秧是生产优质水稻的最佳选择。生产优质常规水稻的旱育秧播种量为每平方米苗床播45-50克,均匀播种。
3、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壮秧
在播种至立针期,要保温保湿,温度保持28-32℃,土壤水分要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覆膜保湿,保证出苗整齐,培育壮秧;在立针期至2叶期。要促下控上,促进根系生长,棚温保持25℃,及时通风炼苗;在2叶期至3.5叶期,要“促根系”,控制水分和棚温,防徒长,防病,通风炼苗。棚温保持在22℃左右;在3叶期至插秧,突出“壮”字。这一时期的目标是蹲苗壮根,促分蘖,逐渐揭膜,大通风。
4、选地与移栽
①选好地块。选择有机质含量中等的地块,以秋整地为好,秋翻深度在15厘米左右,这样做的好处是经过冬、春两季的冻融交替,可以促进土壤内有机质分解,提高土壤通透性,使之形成一个有利于优质米生产的生态环境。
②移栽时期与栽培密度。移栽时期大约在5月下旬至5月末以前结束。水稻的栽培密度对水稻品质的影响较大。栽培不宜太密,也不宜超稀植。抛秧的栽培方式:根据苗龄大小,适宜密度为每亩抛秧1.5-1.8万窝。
旱育秧的栽培方式:一般实行宽行窄株条栽,以东西向为宜,优质杂交稻每亩栽植秧苗少于常规杂交稻,少栽培500-1000窝。一般情况下,优质水稻每亩秧苗控制在10-14万,适于密植、株形紧凑的品种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5、合理施肥
水稻施肥的总原则是增加施用有机肥,合理使用磷、钾、肥、硅肥,巧施优质生物菌肥和微量元素肥,控制氮肥的用量。
具体施肥方法:农家肥翻地前施入,耙地时施底肥,纯氮60-70千克,磷肥50-70千克,钾肥30-40千克,硅肥全层施入。分蘖期施纯氮30千克,穗肥施氮肥20千克,钾肥30-40千克。不可使用含氯的化肥,收获前30天不施任何化肥。
6、合理灌溉
在水稻生长前期,水分管理的目的是要减少无效分蘖和主穗与分蘖穗之间的差距。水稻生长后期,水分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水稻根系的活力,从而提高稻米的品质和产量,这是水稻生产过程水分管理的重要时期。
全生育期实行浅水灌溉,水层保持3-4厘米,干湿交替,插秧前灌花达水,插秧后水层稍加深护苗;分蘖期浅水促分蘖;有效分蘖终止期,晒田7天左右,晒至田间出现裂缝;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要浅水灌溉,不宜断水过早,干旱季节要抗旱灌水,以免脱水过早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灌浆成熟期要做到干湿壮籽;黄熟期排水晒田;黄熟期排干,但不能早排,收获前10天前撤水,以促进成熟;收割时,做到田间无水,以免稻谷浸泡在水中影响米质。
以上就是水稻增产增收的六大要点,种植水稻的农户们,想要水稻增产增收,一定要掌握好以上六点,选择优良品种,科学管理。
关于种植水稻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