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用好育种繁殖技术促进肉牛产业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01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浏览次数:81333
内容摘要: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牛产业起步较晚,科技含量相对较低,这不仅阻碍了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牛肉在国际上的竞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牛产业起步较晚,科技含量相对较低,这不仅阻碍了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牛肉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肉牛产业关系密切的生物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传统的胚胎移植、发情控制、人工授精等肉牛育种与繁殖手段已渐渐发生转变,胚胎工程、基因工程等高新繁育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将逐渐被应用到肉牛的发育与繁殖中,代替传统的肉牛育种手段。

那这些技术发展情况如何?在我国和国际上的应用情况如何呢?

李俊雅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也是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主任,在上报给肉牛体系的《2018年肉牛牦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中,他提到,2018年,是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关键的一年,在育种与繁殖技术方面发生了很多大事。第一,《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实施方案》得到进一步推进,核心育种场建设更加规范,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增至38家。第二,全国首届肉牛拍卖会顺利召开,推动了优秀种源的筛选,支撑了产业发展。第三,成立了肉用西门塔尔牛育种联合会及安格斯协会,有效推动了肉牛的联合育种。第四,完善了“国家肉牛遗传评估中心”,开始建设“各区域肉牛性能测定中心”,初步形成了肉牛遗传评估技术体系;首次使用核心育种场的数据对全国种公牛进行遗传评估,并发布了《2018年肉牛遗传评估概要》,种牛选择准确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此外,国内提高肉牛繁殖成活率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研究取得进展,一胎双犊技术的成功应用提高了母牛的繁殖效率和肉牛产业整体效益。在这样的发展环境和发展速度下,我国肉牛种群生产性能显著提升。

当前,常规性能测定仍是我国肉牛种群选育的主要技术手段,但分子育种技术已经开始逐步渗透到肉牛种群选育过程中,且与传统表观性状选种结合得更加紧密,使得肉牛种群选育效率更高。肉牛全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技术体系推广至核心育种场进行种子母牛的遗传评估,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对提升肉牛产业生产效率、肉牛种业国际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肉牛后裔测定联盟各成员单位依照计划有序开展性能测定等工作,提高了我国肉用种公牛选择的准确度。

在地方肉牛遗传资源挖掘利用方面,我国已有序开展当地黄牛杂交改良和提纯复壮的工作,提高了黄牛的肉用性能。在养殖模式方面,一些有条件的种畜场和饲养企业开始探索适宜当地生态、饲养条件的高档肉牛繁育模式。

在国际肉牛产业发展方面,李俊雅认为,近年来,肉牛业发达国家的繁育技术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品种生产性能持续提高,杂交优势更加明显。胚胎生物技术作为优秀种子公母牛的扩繁手段仍在广泛应用,胚胎和冷冻精液等遗传物质的交换仍然是全球肉牛优良基因传播和利用的主要手段。在生产上,杂交优势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应用杂交手段来生产商品牛进一步提高了肉牛产业的效率和效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克隆等扩繁技术的普遍应用,加快了优秀种质扩繁效率。

当前国际上越来越注重肉牛遗传资源的发掘和保护,利用全基因组数据评价肉牛的遗传多样性、起源进化和重要性状功能有所发展。性能测定系统、数据收集系统、遗传评估系统在肉牛育种中进一步完善,全基因组选择和遗传标记技术逐渐成熟,提高了种牛遗传评估的准确性。各种研发平台、协会组织和评价机构在肉牛繁育过程中起到了支撑和保障作用。

由于我国肉牛市场需求,澳大利亚、新西兰多国均加大了对我国肉牛种质市场的推销力度,同时促进了这些国家育种技术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肉牛的育种以及繁殖技术的应用很重要,在当前行业发展阶段,必须做好传统育种和繁殖方法的转变分析工作,合理应用新技术,实现繁殖技术的更新和再利用,以促进肉牛行业发展和进步,提升养殖效益。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用好育种繁殖技术促进肉牛产业发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401/6484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