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洗去“黑颜”换“绿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26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429
内容摘要:    图为当地农民在备春播。资料图  山西省临汾市蒲县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县份,全县含煤面积136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0
   

 

  图为当地农民在备春播。资料图

  山西省临汾市蒲县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县份,全县含煤面积136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0%以上,煤炭产业比重接近80%,是山西省重点产煤县。

  蒲县还是一个农业资源禀赋独特的地区,有耕地32.2万亩,林地181.28万亩,林木覆盖率58.8%;境内平均海拔1300米,发展生态农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把地下的煤挖上来,把地上的树留下来。可以说是山西在发展经济和涵养生态上的最佳方式。但是,在粗放式发展的年代,山西人的这一梦想和生态一样,变得支离破碎。

  2017年12月,这一老问题新课题,随着蒲县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摆在了蒲县县委、县政府的面前。

  “坚持走绿色循环路径,在优化产业布局、节约利用资源、保护产地环境、修复生态系统、推进绿色生活等方面先行先试,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将蒲县建设成山西一流、全国领先、具有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特点的旱作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成为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样板区。”对于试验示范区建设,县委书记薛凤奎这样说。

  沿着这一理念设计的路径,山西蒲县开始了一个县域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之路。

  一棵生态树引发的养殖新革命

  构树原先是一种生态树,随着科研的进步,该树富含蛋白质的特性得到市场化开发。构树扶贫后来成为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

  2015年,蒲县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同中科院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引进了中科宏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着手进行杂交构树全产业链开发。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在蒲城镇茹家坪村3000亩构树产业示范园区,中科宏发公司配套组建了院士工作站、专家楼,饲料加工车间和养猪养牛养羊示范基地,育苗1000余万株,全县推广种植1.3万余亩。

  2018年6月,杂交构树“无抗”饲料在中科宏发公司研制成功,这种以构树为原料、辅以多种中药材和益生菌的饲料可保持多年不变质,填补了国内这项技术的空白,从源头上解决了饲料安全健康的问题。

  “无抗”生物发酵饲料的研发成功,让“林料畜”“种养加”的绿色循环发展之路愈走愈宽。

  2018年12月,李德发院士工作站落户蒲县,加快了“无抗”生物饲料的深度研发开发,为该县可持续发展试验试点工作再添新动力。

  如今,在蒲县除了茹家坪构树产业园区的生态养殖基地,还有蒲城镇城关村党支部书记崔保彦的猪场,或在乔家湾乡前进村李玉文家的猪舍等生态养殖示范点。“无抗”饲料喂养的生态猪,体格健壮而不臃肿、精神焕发撒欢麻利、毛发光溜肌肉紧致。饲料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发酵酒糟味,猪舍内也远没有想象中的臭味异味。

  “我们喂养的猪在6个月到8个月的饲养周期内,不打任何疫苗,不喂任何抗生素,不用任何添加剂。这种生态养殖生产出的猪肉,每公斤在本地就可卖50元左右,比普通猪肉高出一倍的价钱,还是抢手货。”前进村养殖户李玉文说。

  据蒲县农委主任张德禄介绍,从种植构树到养殖构树猪,农民在循环链里开始有了经济效益,仅此一项可辐射带动当地1000余户农民增收。

  一株秸秆撬动的生态循环之路

  在克城镇,农户将田里的玉米秸秆送至茂洲东辛庄牧场,每吨至少可卖160元。

  在乔家湾乡双富养殖有限公司,工人们将收购来的秸秆打捆、运输、粉碎。据公司负责人介绍,收储2000立方米秸秆可以让农民收入增加19.6万元,此项工作可带动26人务工,人均增收约7600元。

  将秸秆变废为宝是蒲县在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上的又一亮点,和著名的晋南黄牛养殖相结合,成为另一条循环发展的路径。

  山西茂洲农牧公司董事长吕怀信原来经营一家钢铁企业,因为看上了蒲县独特气候和丰富的玉米秸秆,在2017年来到蒲县,将蒲县作为晋南牛育种育肥的主战场,立志为晋南牛的保护、繁育、育肥、改良做贡献。

  短短两年内,茂洲农牧公司建成了集种植、养殖、旅游观光、冬季滑雪为一体的克城东辛庄现代化科技牧场和黑龙关中垛牧场,同时投资1400万元建成了一座可容纳2万吨的县级饲草站。

  把秸秆变饲料,促进种养循环,激发了当地养殖户收储秸秆、购买机械、建设青贮池的迫切愿望。如今,全县有百头牛以上的规模养殖企业11家,新建秸秆青贮池1.5万立方米,新增秸秆处理设备43台(套),年完成秸秆青贮、黄贮饲料化利用0.88万吨。

  目前山西省已确定在蒲县规划实施集保种繁育、养殖屠宰、加工贸易为一体的晋南牛产业化工程,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延伸“林料畜”“种养加”绿色产业循环发展新路。

  “我们正在启动晋南黄牛、蒲县构树黑猪的地理标志认证,同时还规划建设有机肥生产线和沼气生产项目,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能力短期内将明显提高。”蒲县畜牧局局长郅世林介绍说。

  一个技术集成推动的有机旱作农业

  2018年,蒲县有机旱作苹果封闭示范项目在古县乡实施,一个集地膜覆盖、节水灌溉、测土配方、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等综合措施的技术集成开启了该县苹果产业的升级转型之路。

  1100余亩果园增施有机肥308吨,通过项目实施,平均亩增产150公斤,总增产165吨,增收80万元左右,同时促进了均衡增产,降低土壤污染,全面提升了苹果综合生产能力。

  “口感好,从树上摘下来不用洗,就可直接吃,找到了小时候吃苹果的感觉。”在古县乡下刘村驻村帮扶的临汾市交警支队民警介绍说。

  “全县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积将达到18万亩,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面积达8万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75%;每年机械化秸秆还田5万亩左右。”张德禄说,秸秆综合利用的项目实施,从源头上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既保护了生态,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种养循环绿色发展。

  据了解,为了推动循环农业,大力发展有机旱作,该县每个乡镇都要建设生态牧草站,2018年开始推广加厚标准地膜和试点可降解地膜,2020年全县将推开可降解地膜,现有农膜残留物全部回收。同时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万亩,改造中低产田6万亩,复垦开发3000亩荒坡及工矿用地。

  此外,蒲县创造性地推广乡村“道德银行”,在所有农户中开展“思想进步之星”“增收致富之星”等十星级农户积分评定活动,同时设立“同心圆梦超市”。

  农户每月25日可在“同心圆梦超市”开放日凭道德积分卡进行积分兑换,每一分对应一元人民币,兑换相应的洗衣粉、毛巾等生活用品。

  此举花小钱办大事,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倍增效应,通过培育引导,蒲县从根本上改变了直接给群众送钱送物的方式,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变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帮扶队伍由“运动员”变为“裁判员”,大大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素质,为农村社会的可持续扫展探索了新的路径。

  记者采访时看到,目前全县93个行政村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五化”工程已全部实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住房安全、路网通达、饮水安全、网络覆盖,“人在林中、林在村中、村在画中”的美丽乡村在蒲县成为现实。

  由此,山西蒲县的产业可持续、环境可持续、社会可持续渐入佳境。从煤炭到生态可持续产业,从“黑色”到“绿色”的转变正在悄然进行。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洗去“黑颜”换“绿装””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326/6476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