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一粒小青稞挑起特色产业发展大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25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499
内容摘要:亘古绵延的青藏高原,孕育了太多的神奇,一粒小青稞的光辉已经闪耀了数千年。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种植有3500年历史,是青海省种植历
 

 

亘古绵延的青藏高原,孕育了太多的神奇,一粒小青稞的光辉已经闪耀了数千年。

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种植有3500年历史,是青海省种植历史悠久、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藏区的第一大作物、主导优势作物和藏区同胞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粮,也是酿造工业、饲料加工业的重要原料,同时也形成了极富民族特色的高原农耕文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青稞这一藏民族的传统口粮开始走进大众视野。青海的青稞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青稞米、青稞挂面、青稞饼干、青稞速食面等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并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玉虎表示,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青稞产业发展,并将青稞列为农牧业十大特色产业之一,我们坚持有效保障口粮的同时,大力发展青稞精深加工业,这不仅有利于推动青稞全产业链开发,更有利于促进藏区青稞生产方式转变,培育新兴经营主体,带动贫困农牧民脱贫增收。

为此,青海省专门出台了《牦牛和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青稞加工基地建设,制定实施青稞生产加工标准,发挥绿色生态条件,重点扶持青稞高端产品加工企业,着力拓宽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力争到2020年,带动深度贫困地区5%以上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一粒小青稞如何挑起特色产业发展大梁?

提升价值链在精深加工上找突破

在青海省新绿康食品厂区内,几间厂房升级改造已经完成,青稞挂面和青稞麦片即将投产。“我们每年的青稞加工量在1万吨左右,但精深加工的产品却很少。面对国内批发商、批发市场和一些大型的食品加工企业,我们更多的是为其提供原料——青稞米。”谈起青稞加工,青海省新绿康食品公司总经理朱宪铭直言不讳,“要做强产业还必须在精深加工上找突破。”

据了解,目前,青海全省青稞加工量已占该省青稞总产量的1/3,也成为藏区青稞加工转化率最高的省份,从事青稞生产加工的企业有16家。青稞商品化率高达83%以上。

除了青稞挂面和青稞麦片,朱宪铭还有更大胆的想法:把一粒青稞“吃干榨净”。“原先青稞初加工后剩余的麸皮很多都被用于饲料加工,其实青稞麸皮中麦纤素含量很高,是代餐产品的主要成分,若将此开发好,其附加值会远远高于青稞挂面、麦片等产品。”朱宪铭坦言。

长期以来,“一等原料、二等加工、三等价格”,一直是困扰青海特色农产品的头等难题,青稞亦不例外。炒面、糌粑,这种最传统的加工方式,究竟还能延续多久,青稞新产品又能不能被大众消费者接受呢?

早在几年前,青海可可西里实业集团旗下的可可西里河卡有机食品公司已经开发了糌粑饼。“将糌粑做成饼干一样的东西,也是我们在做了深入的市场调研后做出的决定。”集团董事长邵勇说,“现在看来,我们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事实也证明,青稞饼有市场,而且还不错。”

如果说,青稞最基本的价值在于它是藏区同胞千百年来不变的口粮,那么其可以通过加工后附加值的提升来促进藏区同胞种植青稞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带动增收。邵勇说:“公司每年收购青稞的价格基本都会高出市场价,之所这样做就是将附加值提升的部分让利于农牧民。”

延伸产业链在融合发展上拓空间

贵南草业(原贵南牧场)是青海省重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已建成青稞种植基地15万多亩,青稞年产量达到4.5万吨,实现了有机青稞繁育、种植、生产、销售一体化。不过多年来,重种植轻加工的状况让贵南草业一直扮演的都是卖原料的角色。卖原料固然也能赚钱,但和产业链的其他环节相比,实在微不足道。

2018年底,贵南草业这个青海全省最大的青稞种植户正式走上转型之路,并寻求强大的智力支撑,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依托和发挥各自优势,加快青稞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共同推动青稞产业走“高值农业”发展道路。

公司总经理牛建伟告诉记者:“现代企业的发展,产业链至关重要,单一的种植只会让公司的路越走越窄。之所以做出发展青稞加工的决定,一是公司自身发展的需求,二是青稞产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若能赶上这班车,公司的发展必将会走向更大、更广的空间。”

从种植到加工,这只是贵南草业延伸产业链的第一步。牛建伟还有更长远的考虑。“从一产到二产再到三产,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公司青稞种植基地独特的地理区位和藏文化优势,为发展青稞文化产业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这也是公司下一步探索的方向。”

与贵南草业的探索不同,可可西里实业集团位于西宁市大通县的可可西里工业文化旅游青稞扶贫产业基地已经落成。“基地让加工和休闲巧妙地融合为一体。在这里,你既能亲身体会青稞酒、青稞拉面、青稞β-葡聚糖等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又可以住进传统的四合院,领略民俗文化,品尝青稞美食、青稞美酒。”邵勇说,“未来,我们将会把它打造成5A级景区。”

不仅如此,可可西里正在着手建立全国餐饮连锁——可可西里牦牛肉面。凭借企业牦牛肉加工的传统优势,把青稞系列产品推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连接消费链在品牌打造上做文章

“不可否认,青稞是藏区同胞的主粮,可是要被大众消费者接受,就必须成为杂粮,而且必须有一大批企业去做好推广工作。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教会消费者如何吃。”在市场里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朱宪铭感触颇深,“大家都知道青稞米好,可是买回去却不知道怎么做,多尴尬。”

为此,朱宪铭和公司负责产品开发、市场销售的同事多次交流,择优选取了几种青稞米的烹煮方法,设计成小卡片放进包装盒,供消费者使用。看似“会不会吃、怎么吃”的简单问题,其实背后却是如何打通消费市场的大学问。

对于走高端路线,还是走大众路线这个问题,如果在几年前,朱宪铭或许会说,高端路线也是一个方向。不过现在,朱宪铭更倾向另一种认识:青稞产业的发展应该面向大众消费市场。他告诉记者,藏区吃青稞炒面的人口大约300万,仅这个消费群体的潜力都是不可估量的。

与朱宪铭有同样认识的邵勇,在集团公司启动青稞加工项目时,就明确将产品受众定位为中低端消费群体。“目前,我们在市场上能见到的所有的青稞产品,基本都是针对大众消费者的。像青稞β-葡聚糖、青稞黄酮、青稞饮品这样的高端产品,就技术而言,需要不断地提升,也更需要市场的回应。”

当然,连接消费链,打通消费市场不能忽视品牌的作用。青海省出台的《牦牛和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大力开展青稞产业品牌打造行动,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对青海青稞产业进行调查研究,对青稞产品品牌、市场营销展开全面企划,强化品牌推介。

2018年12月,青海省农业农村厅正式发布全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其中“共和青稞”榜上有名。“这只是青稞品牌打造行动迈出的第一步,今后,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培育还将不断加码,要让更多的人认识青稞产品,接受青稞产品。”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信息处处长鄂永利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粒小青稞挑起特色产业发展大梁”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325/6475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