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一个冬闲下午,他走进山东省邹城市的老农家里,发现世代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的农民,种地的很多方式并不科学。这年,董金锋许下了一个承诺:一定要帮广大的农户把地种好。也是从这里开始,他开启了农业服务的探索之路。
由于土地分散、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目前农村小农户的生产力还有待加强。董金锋瞅准了这其中的机会,逐步搭建起区域农业生产性服务综合平台。董金锋把丰信提供的全程技术托管,称为“医生+护士”模式。“我们的技术团队和信息系统可以迅速地给地块做诊断,有什么问题、缺什么营养、施什么肥、打什么药,给出一张详细的药方。”他向记者介绍,药方开好了还不行,还需要护士去监督,按时“吃药”、按规定操作。
丰信除了为分散的小农户赋能外,还创新性地挖掘了农资零售商在农业产业链中的作用,将多年打造成熟的线下服务体系开放给传统农资经销商、农村创业者。通过丰信的服务体系,农户和店长的关系十分融洽,粘性也更高,不论是几亩还是上百亩田地,都能够得到丰信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服务。“这个模式不仅让农户从中受益,也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的层次和规模。”
在四川汶川、茂县和理县的高海拔地区,有20多万亩高原清脆李,自2016年,丰信进驻当地开展技术服务。当地多为羌族、藏族百姓,农业生产技术还比较落后。在丰信的服务指导下,种出的李子香甜多汁,早早就被收购商抢下了订单。“丰信的理念就是让种地变得更简单。”董金锋说,
董金锋不满足于优质服务带来的口碑,而是瞄准了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机遇,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技服务进行深度融合,让小农户也能搭上信息化的快车。他向记者展示了“丰信之家”公众号上的APP,农户关注、注册成为会员后,平台会自动匹配一对一的服务人员。“我们的会员种地过程中,可以享受一对一的线下专属服务人员和线上专家的全程指导,田间巡查、农技问诊、农事提醒、应急救援、农资代购等服务都可以在这上面进行。”
更重要的是,在不断地扩大服务面积、收集农事操作和作物田间表现的数据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机器学习,计算机可以自动优化下季度种植方案,不断完善“药方”,最终实现种植的标准化、模型化。董金锋告诉记者,数据库中最久的地块已经连续收集了8年历史记录,这也是丰信最大的优势。
此外,丰信还致力于各项栽培技术的集成。将技术“傻瓜化”是董金锋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实验室里的技术再好,农民也还是不会用,我们所做的就是把技术‘俗化’,让每一个农民都能学得会、用得上。”他说。
在董金锋看来,目前农业服务领域的产业链条并不完善,产业体系也不够成熟。“最缺乏的就是为农服务的意识,以农民为中心,就要服务到田间地头去,一定是围绕田地、围绕庄稼去做事,这样才能让农业服务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
“目前农业服务市场比较混乱,农民往往眼花缭乱,选择的成本也很高。我认为,搭建一个平台,把技术服务作为核心,其他的环节可以吸引专业公司来分工合作,产业效率将会得到提高,农民也能真正变成省心的老板。”董金锋认为,基于互联网的发展,未来十年农业服务将会呈现跳跃式的前进。
“未来,中国农民完全可以不下地,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智能化是一定会实现的,前提是有专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董金锋说,“目前,丰信已经积累了84万农户、94种作物、3000多万亩耕地、超过1万种全程种植方案的服务规模。我相信,信息科技一定会改变农业的现状,小农户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互联网+农业’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