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刚完成课上培训的近百名村民,在专家的引领下来到香菇种植基地再次进行实践授课。专家手拿菌棒,从如何种植到如何管理,详细地讲解了如何控制棚内温度、湿度等关键技术;专家讲的仔细,菌农们听的认真。有了专家的技术保障和基地保护价收购的扶贫政策,大大增加了种植户的发展信心。
家住东白峪村的张新红,丈夫多年前去世,家庭的重担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家里有孩子不方便外出打工,香菇基地的负责人丁学芳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系她到基地打工,现在不光挣到了钱,贫困户的帽子也摘了。
张新红笑着说:“采菇、做棒子、剪菇,基本天天在这,一天工作8个小时,一天70来块钱,一个月2000多块钱。下一步有条件了,我打算自己也弄个场子。”
丁学芳介绍道:“香菇种植这一块没有很强的劳动量,他们都能干,尤其是冬天农闲的时候,他们都能有个活干。我们会提供一部分菌棒,然后给他提供技术指导,帮扶他们利用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去产生一些经济效益,带动这些贫困群众。”
作为香菇基地的负责人,丁学芳担负着产业推广、技术支持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党委政府交给的扶贫工作的职责,说起香菇扶贫产业的发展前景,丁学芳信心满满,她算了这样一笔账:近2万多棒菌棒,每棒产出的香菇利润5元,除去购买菌棒的钱,一年就能收回投资。
“这种中档棚一般五六万块钱的造价,菌棒一亩地能放2万个棒。一个菌棒5块6毛钱,第一茬菇几乎就能挣回菌棒钱。收购价5块钱,一个季度一亩地8800块钱,效益还是非常好的。”丁学芳说。
大量的农村贫困群众因为香菇产业脱贫致富,让丁学芳倍感自豪。目前,新的菌棒厂已破土动工,镇政府将协助基地在全镇各村设立果树枝条收购点,将散落在农村的、影响村容村貌的果树枝条统一收购,变废为宝,作为菌棒生产的主要原料,彻底解决了菌棒无法自制的瓶颈制约,将香菇产业打造成沂源特色的循环农业扶贫项目,让全县贫困群众都能从中受益。
燕崖镇把香菇产业作为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的脱贫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香菇棚、菌棒、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进行扶持;截至目前,全镇已发展香菇大棚20个,菌棒60万根,吸引13户贫困群众参与,预计2019年将建成大小棚500个,菌棒400万根,预计可以吸引500余户贫困户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