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村庄大变身群贤助振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21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560
内容摘要:静慎村党总支书记姚罗华(中)在屋场乡贤讲堂讲解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一场大雪就是一场考验。2019年的第一场雪让村民路滑难行。当时
 

 

静慎村党总支书记姚罗华(中)在“屋场乡贤讲堂”讲解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一场大雪就是一场考验。”2019年的第一场雪让村民路滑难行。当时正值元旦时节,为了迎接游客到来,在外面做工程的村民李新祥开着铲车来铲雪,还有100多位村民自发组织铲雪,半天之内雪除道通。

他们都是来自雷锋家乡——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静慎村(原东城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队员。类似这样的自治小组在静慎村还有8个:党员之家、乡贤理事会会员、环境卫生理事会成员、红白理事会、六老宣讲团、军人抢险队、兴学堂、快乐静慎健康协会,这9个互帮互助的自治小组并称为“九贤治村”。不管会员来自哪一个小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号:“新乡贤”。

“从一个落后村变成示范村,从一个上访村成为平安村,从一个经济‘三无’村发展成产业‘三有’村,都归功于八个字:党建引领、乡贤共建。”静慎村党总支书记姚罗华满怀感慨地说,通过10年的持续发力,他们首创了“九贤治村”,不仅摘掉了他初上任时被村民戏称为“区尾书记”的差帽子,而且全村成功逆袭,成为远近闻名的经济强村、环境新村、文化名村。

引领新农民发展新经济——

经济“三无”村变产业“三有”村

“荒山荒地荒村庄,人人心中都慌乱。”十年前,静慎村除了经济“安静”得像一张空白纸之外,其他什么都没静,山地都荒了,人心都乱了。扯皮、诈骗、被拘……各种乡村乱象在这里上演,继而是打架、上访、投诉……

就在一片慌乱中,在长沙做包工头的姚罗华回来了,以微弱优势当选村支书。他随身带了一个工作本,首页写着:脚下有黄泥,心中有底气。可村民最初并不信任40岁的姚罗华。“你在城里做包工头,你这个伢子搞村里的事晓得搞不?”村民在观望。

面对村民的质疑,姚罗华打出了两张牌:搞好思想,搞活产业。可一番努力之后,思想和产业都成效不大,2008年当村支书的头一年,全村的工作在区、镇还是排名靠后,以致于村民笑称刚上任的姚罗华为“区尾书记”。

到底拿什么来拯救村庄,凝聚人心?在历史上,静慎村出现过许多老乡贤,既有救亡图存的勇士,也有恤亲尚义的义士,更有耕读继世、捐资助学的爱心人士……在连续几年的考证、梳理、实践后,2013年,姚罗华正式推出了“静慎乡贤”。

“不是只捐钱的就能当乡贤,来路不明的钱不能要,人心不正的人不能当;但我们乡贤协会也不是高门槛,思想好、能带动、讲奉献,都可以进协会,当乡贤。”在姚罗华看来,乡贤协会不是一个少数人的俱乐部,而是一个村民多数人的互助会。乡贤不是个个都能办大事,小能力的把住自己,中能力的管好家庭,大能力的服务社会,人人都可能争当乡贤,竭尽所能、发展乡村。

发展乡村,首在产业。面对当时“无企业、无产业、无资金”的三无村,姚罗华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提出了新思路:以新乡贤引领新农民,以新农民带动新产业。

能长期扎根乡村转型发展现代农业者为新乡贤。姚罗华将目光锁准了和他同龄的余支良,余支良以前种植水稻,但一亩三分田种不出效益,但在同时,村里一大批田地被抛荒。在姚罗华的支招下,余支良流转土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优质稻,一跃成为全村第一批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新农民。

在外返乡创业者亦为新乡贤。以前村里80%以上的土地都种植红薯,有50多家中小型加工红薯作坊,但制品不新、销路不畅、竞争力不强。在外做生意的85后大学生姚栋、文莎被姚罗华请回来了。2014年,夫妻俩流转土地上百亩,搭建网上销售平台,注册“薯夫妻”品牌,成为从村里走向全省乃至全国第一个有竞争力的品牌。

“外地来村办实体、做产业的也是新乡贤。”姚罗华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安化县老板卢世槐被姚罗华的诚意所打动,到静慎村种植了200亩油茶,如今带动全村发展了2000亩油茶林。

这些乡村产业领头人无愧于“新乡贤”称号。50多岁的余支良带动全村10余户传统农民成为新农民;30多岁的姚栋夫妻俩为全村提供了500多个就业岗位;40多岁的卢世槐为农户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并保底收购……在全村涌现了一批老中青搭配的新农民,个个争着反哺新乡村、发展新经济。

带领村民创建新环境——

脏乱差村庄蝶变宜居乡村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10年前,这是对静慎村的真实环境写照。在姚罗华眼里,屋前房后、山上土里,白色垃圾围村、村民掩鼻而行。

“无荒山、无荒地、无白色垃圾。”姚罗华决心将清除白色污染列为整治农村环境的三个目标之一。静慎村由十几个村落近千个小庭院组建而成,于是从2008年开始实施村组干部包片,将十几个村落负责清理干净。

然而,干部一边捡拉圾,村民一边丢拉圾,好景不长,难以持久。一屋不扫何以洁村庄。姚罗华发起成立环境卫生理事会,决定将能把自己庭院环境搞好的村民也吸收为新乡贤,以此调动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还管他上瓦上霜。”

尤布冲组村民姚建明原来也只管“自家一亩三分地”的环境卫生,加入环境卫生理事会会员后,姚建明积极性高涨,不管严寒夏暑,每天穿行在乡间道路,房前屋后打扫卫生、洁净村庄。

白色垃圾清除了,但对环境影响更严重的畜禽养殖污染还没有治理。10年前静慎村农户大部分都养猪,而且还有5户规模养猪。粪便粪水直排水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致使鱼类大量死亡,全村被笼罩在恶臭味当中。

“以前村民下田劳作后到清水池塘里洗下脚,可那时连洗脚都不敢了,洗多了脚容易发黑,而且还容易感染。”村民余权至今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

村里一度养殖污染加剧,肆虐的污水流经绕村而过的小河,汇入村畔的湘江。2013年,湘江治理保护被确定为湖南省“一号重点工程”。“绝不能因为了办了一个养猪场伤了一条母亲河。”在姚罗华的督导下,余权带头拆除养殖场,带动5户养猪大户退出生猪养殖。

生产污染靠“禁养限养”根治了,但生活污水却不能靠“一禁一限”来解决。生活污染常见的是三种污染:粪水、臭水、油水,原来也是直排到山塘、水坝。

如何治理生活污水?从2014年开始,村里进行雨污分离处理,并着手集中建设“三池一地”:每家每户都建化粪池、堆沤池、隔油池,人口集中的地方建人工湿地。所有的垃圾进行干湿分离之后,餐厨垃圾、水果皮等全部在堆沤池进行堆沤。村民做菜洗碗时油水多,村民家里都建了隔油池;经过隔油处理的废水则流入排水渠排出池外,进行后续处理。

粪水、臭水、油水进入三池后流到人工湿地,经植物净化后才能流进山塘、水坝。“以前到池塘洗脚都不敢,如今我们村民可以下塘游泳了。”姚建明笑得合不拢嘴。

特别是最近两年,通过集中开展“治厕、治垃圾、治房、治水、治风”等五治活动,家家户户拥有“菜园、花园、鱼塘”,庭院美起来了;以新乡贤命名的乡贤文化广场、民宿、农家乐办起来了;区内外游客也“游”到静慎村来了,近3年,全村年均接待游客近1.5万人,旅游收入100多万元。

10年前,静慎村还是个贫穷落后、脏乱差的山旮旯。现在,静慎村成了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统领新乡村培育新文化——

上访村变成和谐村

房地扯皮、邻里矛盾、面子之争,这三大矛盾在农村频繁发生。这三大矛盾在静慎村曾更加突出。姚罗华回乡的前夕,7个村民被拘,一个村民被判刑,全村闹得鸡犬不宁。2008年前,村里有近100亩山地被村干部私卖,民愤极大,几百人上访。

“说千句道万句不如干一件实事。”姚罗华深谙村民的心理。姚罗华铁了心先把私卖山地的“硬骨头”啃掉。为了让私买山地的老板将山地退回来,他打出了三张牌:一张是打感情牌,农民靠山吃山不容易,不能将农民的“饭碗”给砸了;第二张是打法律牌,农村山地归集体所有,买卖山地违法;第三张是打情理牌,如果老板的确损失很大,村里适当给点补偿。为了这件事,他两个月跑坏一双鞋,脚起泡了,但矛盾成功化解了。

2009年,村“两委”将村里的大矛盾小纠纷列了一张长单子,117件棘手事解决了114件。

从处理这些事例当中,姚罗华逐渐认识到新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浸润了,乡风纯化了,矛盾才会更少、和谐方能更多。”在姚罗华看来,农村文化不是书本上的“高大上”,而是要发挥新乡贤的统领作用,以行动化人、以情理服人、以榜样感人。

如果说化解房地矛盾这样的大纠纷需要以行动化人,那么邻里矛盾就要以情理服人。在塘坡里村落,1个小组9个家庭分成了5派,天天扯在一起“嘴皮子吵架”,一件芝麻小的事却往往吵成了大纠纷。怎么办?乡贤理事会和“六老宣讲团”成员聚在一起商议找对策,将乡贤讲堂建到每一个屋场。

乡贤理事会立马行动,在30个屋场建立了30个乡贤讲堂,在自家堂屋、晒谷场、纳凉亭……不限地方,不拘形式,乡贤们大方开讲,讲廉政、讲新风、讲产业,代替了以前三五成群地讲闲话、讲空话、讲谣言。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问题说一说,事实摆一摆,道理议一议,许多小问题迎刃而解。正是如此,近10年静慎村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助人帮事,这些都要以榜样感人。村民余辉夫妻俩身患重病,姚罗华成了家里的常客。家中住房年久失修,姚罗华拿出10多万元帮他们把房屋翻新;2019年2月19日,村民姚伟家中失火,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在村民微信群中发出捐款号召,不到一周,就捐了近6万元……

在2019年2月28日举行的雷锋精神论坛上,静慎村作为望城区惟一一个行政村被表彰为“学雷锋先进集体”。

“茶亭镇4成村居民是活雷锋,静慎村有6成村民就是‘雷锋式’志愿者,可以说静慎村是茶亭镇雷锋窝里的‘雷锋村’。”望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姚建刚认为,雷锋精神不仅不能丢,新时代学雷锋更是新文明、新风尚,静慎村新乡贤要将此作为一种信仰来追求、一份情感来守护、一大传统来传承、一种习惯来延续。

为了渲染村里的乡贤文化,乡贤阁上题乡贤赋,乡贤广场上立乡贤榜,乡贤湾上架设乡贤桥,乡贤道路灯杆上挂“乡贤像”,而且还在全国率先注册“新乡贤”品牌,力争将新乡贤文化影响湖南、推向全国。

“在新时代,新乡贤就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新乡村的一种新力量。”望城区副区长、试验区管委会主任易文龙认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增强乡村治理能力。静慎村以新乡贤为带动激活了群众的主体治理能力,抓住了“党建引领、乡贤共建”的“牛鼻子”,走出了治理有效的新路子。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村庄大变身群贤助振兴”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321/6469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