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民歌唱得山都有了灵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20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229
内容摘要:资料图前不久,由湖北省恩施市宣传文化部门主办的《清江放歌》原生态山民歌大赛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广场举行,40多支代表
 

 

资料图

前不久,由湖北省恩施市宣传文化部门主办的《清江放歌》原生态山民歌大赛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广场举行,40多支代表队齐聚,一展歌喉。一曲曲悠扬婉转、热情奔放的山民歌吸引了数千名观众。恩施山民歌由“下里巴人”成为“阳春白雪”。

恩施州堪称山民歌的海洋,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有的还名扬世界。如:“正月里是新年嘞,咿哟喂,妹娃子去拜年嘞哟喂……”这是恩施人众口相传的民间小调——《龙船调》,该曲被誉为世界著名的25首民歌之一。

近年来,恩施市各级政府不仅加大了山民歌挖掘的投入,领导还带头传唱,加大了包括山民歌在内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力度。如今,到恩施旅游,不听山民歌,枉到恩施。

文化、旅游“攀亲戚”

一件商品贴上名牌商标,身价会成倍增长;一个地方打上文化的烙印,知名度会迅速上升,游客自会纷至沓来。文化的魅力不言而喻,独特富有魅力的文化也可致富一方,这已成不争的事实。李白的诗成就了许多的人间胜境;韩红的《天路》激起人们对西藏雪域高原的无限向往;《刘三姐》让世人对广西壮族有了更深的了解。

“文化不能当饭吃,但饭吃饱后文化可以坐上席。”文化不兴,则旅游不兴,抢救、挖掘民族文化,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尤其重要,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人们知道《龙船调》,却不一定知道恩施州的利川。恩施人切身感受到文化传承、保护、弘扬的重要。恩施市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把“旅游兴市”与“文化强市”相提并论,并随即提出了打造恩施大峡谷、恩施女儿会和恩施玉露茶三张名片。山民歌的挖掘、传唱、推广既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发展旅游经济的有效手段。

恩施的山民歌无处不在,“男女有所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有着无比丰厚的生存土壤。要发展恩施旅游,就要先发展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的支点应在山民歌上。

例如,有着“东方情人节”美称的恩施女儿会,每年都要赛歌,歌声陶醉了无数来宾;梭布垭石林的歌王龚道金,一亮开嗓子,游客的心情便会豁然开朗;枫香坡的歌声,让人流连忘返;大峡谷的山民歌,唱得山都有了灵气。山民歌正渐渐成为恩施旅游的一个亮点。

干群合力挖“宝藏”

恩施山民歌早在很久以前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小孩都会唱。恩施的山民歌资源极其丰富,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歌有高亢激越的宣泄曲,有行云流水的咏叹调,有迂回舒缓的通俗唱法,也有狂吼疾呼的摇滚乐。“下里巴人”的遗风、“竹枝词”的流韵、“五句子”的格律、优美衬词的烘托,男女对唱的方式,唱白夹杂、歌舞并举的“路数”,洒脱泼辣的抒怀,爱情婚姻的主题等,构成了恩施民歌独特的地域民族特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正面临失传。抢救、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已是刻不容缓。近年来,恩施州倾力打造民族文化,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抢救、发掘、传承活动。

该市组织拍摄了音乐叙事片《土家女儿会》,编导匠心独运,使恩施大峡谷、梭布垭石林、恩施土司城、龙麟宫等景点在一曲曲山民歌中得到展现。民族文化使山水富有灵气,旅游开发又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找到了载体。

省音协民族音乐委员会原常务副主任张汉卿,痴迷于太阳河山民歌,为收集整理民歌走乡串户,刮风下雨都阻挡不了他的脚步。市文化馆的同志,白天下乡收集歌曲,晚上整理当天收集的歌曲,经常工作到深夜。

政府部门和文化干部如此重视,群众自是激情满怀。被称为“歌袋子”的太阳河乡宝塔岩村的左名奎激动地说:“这些民歌不能失传啊,不然等我死后就么子都没有了!”

通过深入太阳河乡、崔家坝镇等地广泛搜集,寻访了一大批藏在深山的山民歌手,并发现不少过去闻所未闻的山民歌。目前已经挖掘出《赶骡调》《拉煤号子》《猪贩子腔》《烧火佬歌》《先生歌》等罕见的山民歌,为恩施山民歌的传承开创了一个新的形式。

市文化馆将收集的歌曲进行了整理、汇编,还将部分歌曲制成MTV,挂在市政府的门户网站。此外,市文化馆还组织山民歌骨干培训,推广山民歌。

芭蕉侗族乡枫香坡风情寨成立了农民艺术团,并修建了村民文艺表演的场所———踩歌堂。恩施市每年还通过举办土家女儿会和推荐选手到全国各地演出等方式,为山民歌的传唱搭建舞台,把山民歌唱出了深山。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民歌唱得山都有了灵气”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320/6467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