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林业种植 » 正文

小麦锈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及综合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16  浏览次数:81245
内容摘要:如今春季来临,小麦种植也逐渐从越冬期进入到了返青拔节期,与此同时,许多病害也随之而来,其中锈病是危害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一说小麦锈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及综合防治。 发病原因 小麦锈病

如今春季来临,小麦种植也逐渐从越冬期进入到了返青拔节期,与此同时,许多病害也随之而来,其中锈病是危害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一说小麦锈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及综合防治。

发病原因

小麦锈病的发病的原因主要与品种、菌源、温度、湿度、栽培管理、苗株长势等密切相关。

1. 品种原因:部分地区小麦品种连续种植多年,品种特性退化,抗病抗锈能力减弱。

2. 菌源原因:冬孢子、夏孢子在小麦田周围杂草或自生麦苗上越冬或越夏。

3. 栽培管理:一是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较重;二是偏施氮肥或氮肥施用过晚,以及栽植过密、田间荫蔽度大的田块易感病;三是植株生长柔嫩、成熟期延迟易受病菌侵染。

4. 温度:秆锈发病的最适温度为18~25℃,叶锈为15~22℃,条锈为9~16℃。因此,在春季一般条锈病发病最早,叶锈病次之,秆锈病最迟。

5. 湿度:结露、下雨和降雾都有利于锈病发生。

发病症状

小麦感条锈病后,初呈退绿色的斑点,后形成鲜黄色的粉疮(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在叶片上排列成条状,与叶脉平行。孢子堆成熟后散出鲜黄色粉末,即为夏孢子。到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面的条状疮斑,即病菌的冬孢子。

叶锈病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散生,橘红色,孢子堆中等大小,圆形至长椭圆形。夏孢子一般不穿透叶片,偶尔穿透叶片,背面的夏孢子堆较正面的小。

秆锈病夏孢子堆排列散乱无规则,深褐色,孢子堆大,长椭圆形。夏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同一侵染点在正反面都可出现孢子堆,而叶背面的孢子堆较正面的大。

综合防治

1.选择抗病品种: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注意品种合理搭配和轮换。

2. 加强栽培管理:

适期播种:在秋苗容易发生条锈和叶锈的地区,适当晚播,可有效减轻秋苗病情。在秆锈病流行的地区,则可适当早播,促进早熟,以减轻后期受害;

合理施肥:施用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的抗病力;

合理灌溉:对于经常春旱的麦区,小麦发生锈病后失水过多,需加强灌溉。对于雨水多的麦区,田间湿度大,需开沟排水,以减少产量的损失。

3.药剂防治:

药剂拌种: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100g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1%和20%井冈霉素粉剂拌种;

春季喷药防治:返青拔节期是防治小麦锈病的最佳时期,一般每667m2用5%井冈霉素250mL左右,对水向麦苗茎部喷粗雾,使药液淋到发病部位,病重田隔7~10d再用药防治1次,或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50~60g对水喷雾防治,如喷后2d内遇雨,雨后则要再喷1次。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麦锈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及综合防治,上述药剂方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小麦锈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及综合防治”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316/7257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