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镇是襄阳产粮第一镇。在回答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和改变种粮效益偏低现状如何齐头并进这个问题上,龙王镇在镇一级区域里交出了成绩单。3月5日,湖北省襄阳市农村工作会上,龙王镇的成绩单被点赞:2019年“稻虾共作”近5万亩,预计比传统麦稻模式增收3倍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就乡村振兴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襄阳市将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闯出一条新路子、作出典型示范,这是襄阳应有的担当。”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表示。
在实践路径上,李乐成认为,襄阳市要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以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生态环境保护、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治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五大体系”为抓手,以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为路径,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
初春时节,万物萌发。记者沿着一江清水滋养万民、浇灌万顷良田的汉江行走,在生机勃勃的襄荆大地采访,深切感受到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正在书写的乡村振兴襄阳答卷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特”做“优”
擦亮襄阳“农字号”招牌
南漳县东巩镇,地处襄阳、荆门、宜昌三市交界地,镇域内山清水秀,泉眼众多,栎树和杂木资源丰富,非常适宜优质水稻和香菇种植,享誉古今的苍坪官米就出产于此。
目前,东巩已成为南漳有机米和有机香菇的核心生产基地,其产品走进全国大中城市,“有机”已成为东巩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的标杆。南漳县委书记王鹏说:“‘中国有机谷’以南漳为核心区,以有机为灵魂,以无公害和绿色为主导,是集有机农业生产、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为一体的有机农业富集区。”
中国有机谷总部位于南漳经济开发区木林村,分三期建设有机谷展示中心、支持中心、电商中心、博览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创业中心、休闲体验中心,七大中心相互融合、互为补充。
近年来,襄阳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中国有机谷”建设,重点实施生态建设、产业建设、有机标准建设、三产融合和“有机谷+互联网”“五大工程”,打响了“生态襄阳,有机厨房”品牌。
“中央支持民营经济的大好政策,重燃了粮油加工企业奋斗的信心。”2018年,襄阳乐峰粮油有限公司进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递补名单,董事长梅心乐介绍说,公司加入了湖北省虾稻产业协会,牵头成立了湖北乐峰产业化联合体,与中粮集团合作,拿下中南五省大米销售订单,对解决农民生产水稻的后顾之忧、推动襄阳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起到了一定作用。
“襄阳地域自古以来就有种茶历史,曾作为‘万里茶道’的汉水中枢,发挥着重要的茶叶商路节点作用。如今,公司正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不仅让茶农一年四季有活干,产品还远销俄罗斯、德国等36个国家和地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汉家刘氏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家国介绍说,公司目标是打造中国机械压制黑茶砖茶第一品牌,目前拥有全球领先的光波绿茶生产线和黑茶生产线,在不断扩大传统销售的基础上,正借助电商平台,开展跨境合作。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襄阳市农委主任余涛介绍:“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襄阳紧紧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在稳定百亿斤粮食产能的基础上,以专、精、特、优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稻虾共作、襄茶扩能提质、有机产业、现代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襄阳牛肉面走出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八大特色产业,形成了优质高效的特色产业发展架构,有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夯实发展支撑点。”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以“绿”为乡村底色
打一场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安居乐业是农民千百年来的美好向往。襄阳市委副书记王铭德说,襄阳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小切口、引爆点,作为增强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一件大事,打了一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彻底扭转了农村脏乱差的局面,擦亮美丽乡村底色。
生活在农村,幸福感满足感在哪里?如果村庄环境不美,自家房子盖得再好也是感觉不到。襄阳宜城市雷河镇党委书记凌家义说,整洁的村庄环境是老百姓关心的切身问题,村民对其期望值很高,在这个问题上,农民和镇政府的想法高度一致。
在雷河镇泉水村,昔日房前屋后的柴草堆、砖瓦堆,变成了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废旧砖瓦被砌成“小三园”围栏和下水道沟渠,处处透着干净整洁。村民邹金柱指着自家新建的厕所说,“政府补贴了1100元,自家只需挖好坑,再配备马桶、水管就可以了”。
刚过去的冬季,雷河镇民主村1组村民忙着平整场地、挖坑栽树。民主村党支部书记周承强说,“人居环境整治真是激发了老百姓的积极性,大家主动捐物、捐地、出工、出力。公共区域建成的小果园,将交给就近的农户管护,收入一部分归管护农户,一部分均分给贫困户”。
当前,许多乡村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存在历史欠账,这些问题不解决,乡村就不可能美起来,更不用说振兴。宜城市委书记郭静说,宜城坚持问题导向,从基础设施等硬件抓起,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着力补短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襄阳各地探索建立了不少“保常态”的长效机制。枣阳市通过办好几个示范片,辐射带动一大片;南漳县九集镇八泉村组织了一支以党员为主的保洁员队伍,采取“户出钱、村补贴、专人清扫、责利挂钩”的模式;保康县推广了店垭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新模式;老河口市大力打造“四镇四村”示范点;襄城区在全区202个单位探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樊城区采取PPP模式,引进专业公司,实现全域垃圾收集处理全覆盖;高新区推行大督查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东津新区建立市场化机制,全域推进环境整治……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系——
加快城市要素与农村资源有效对接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宜城大虾又称鄂西大虾,多年来,以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名扬鄂西北。但同处汉江流域,潜江油焖大虾红遍全国,宜城大虾以前却只能从外地调虾来做。
宜城大虾能不能用上襄阳本地的小龙虾?2018年12月1日,襄阳市首届返乡创业大赛决赛在宜城举行,湖北楚绿虾稻科技有限公司的“小龙虾+”精养共作项目入围。该公司负责人李贵金介绍,他在外从事运输行业工作20多年,5年前回乡投身虾稻产业,如今成为当地稻田养虾致富带头人,将助力打好宜城大虾这张名片。
近年来,襄阳市加快发展稻虾产业,目前,由回乡能人带动的稻虾共作基地已在襄阳遍地开花。襄州区龙王镇党委副书记柴翔介绍说,镇里引入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潜江华山公司,现已在龙王镇注册襄阳华山公司,后发优势强劲。
随着华山公司的入驻并顺利推进,带来了聚集效应。襄阳市一品红小龙虾专业合作社在龙王镇后王村流转2300亩地发展稻虾共作,理事长张序丹说,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养殖技术的服务,力争找出一条适合襄阳市本土的稻虾种养技术进行推广,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够赚到钱。
宜城刘猴镇是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宜城市委常委方军介绍说,以胡坪村为例,该村引进回乡能人尹为大力发展葛根产业,形成了“农户种养、就地加工、循环生态、休闲观光”的发展格局。刘猴镇还发展了十余个电商示范点,培育了一批电商创业网络红人,既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激发了村民创业热情,又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了范例。
在农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枣阳吴店镇肖湾村水资源较丰富,莲藕种植户肖天勇通过儿子从互联网上了解信息,尝试探索“莲藕+泥鳅”套养。荷叶为泥鳅遮盖,让泥鳅生长更快,而泥鳅钻泥的习惯也可为莲藕疏松土质。套养后,泥鳅、莲藕的产量、品质都得到了提升,虽说辛苦,一亩利润能达上万元。
走进枣阳市吴店镇西赵湖村,整洁的村庄让人眼前一亮,碧水绕村,白墙黛瓦,一个生态田园村庄正在按现代农业乡村游的规划一步步施工。乡村的蝶变源自于能人李经洪回乡投资,“外面的许多农村都建得那么美,家乡不能再落后下去。”现任西赵湖村党支部书记的李经洪饱含着对家乡的热爱说。
襄城区卧龙镇沿汉江数万亩沙滩地,特别适合块茎类作物生长。卧龙山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邹涛研发出种植“九斤黄”山药的利器,产量效益大幅提升。合作社现已上马了休闲食品深加工生产线,生产了山药脆片、挂面、曲奇等系列产品,由传统的单一种植向种植加工及生产旅游农产品发展。
襄城区委书记朱青林说,襄城离襄阳市主城区近,城镇化率已超过60%。襄城的村庄建设规划就要围绕“绿色生态,特色品味”来进行,产业规划围绕都市休闲,立足满足100多万襄阳市民的需要,满足外地来襄阳观光游客的需要。
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依托本地文化资源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从墙上的标语到身边随处可见的变化,襄阳城乡居民逐渐熟悉了“创文”这个词,2018年,襄阳发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员令,襄阳市及其下属的老河口市被确认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湖北文理学院位于襄阳市古隆中风景名胜区旁,是湖北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坚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躬耕苦读、鞠躬尽瘁”的学校精神——“隆中精神”,大力支持襄阳“创文”工作。创文以来,学校每个周末都要组织志愿者走上襄阳市街头、公园、车站、社区及居民家中,开展“创文”宣传活动,少则每天几十人,多则每天数百人。而在这些志愿者中,不仅有大学生,还有教授、博士等。他们站在十字街头值岗引导交通,成为襄阳一道靓丽风景线。
“通过‘创文’,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干净更整洁更文明了。”湖北文理学院党委书记唐峻介绍说,学校有“格桑花”援藏支教团队、“周末义教”等志愿活动品牌,去年以来实施服务襄阳乡村振兴“双百行动计划”,111名博士、教授对接111个农村、企业服务点,开展“一对一”帮扶,践行“立足襄阳,扎根襄阳,融入襄阳,服务襄阳”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学校师生的足迹遍布襄阳各县市区、乡村、街道、社区、企业。师生志愿者在深入农村基层实践中,在“创文”工作中,真正服务社会,也获得了宝贵的人生体验。
枣阳市北城街道东园社区紧邻主城区,一度拆迁纠纷多、上访户多。东园社区党委委员丁俊涛介绍,“近年来,社区通过打造孝文化,以点带面扭转民风,每年都开大会对孝子、孝媳、好婆婆等进行表彰,形成敬老孝老的良好风气,促进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走进襄州区双沟镇刘大湾村,可以看到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着“家训家规”。村党支部书记刘强说,村里曾经盛行赌博,为此,村“两委”开展了评选“身边好人”等活动,举办道德讲堂、建设文化娱乐中心……“有了精神寄托后,赌博的人不见了,跳广场舞、看书的人多了。”刘强说。
“兴兵舂陵、讨莽复汉、刘秀回乡……”站在一幅幅生动的村舍墙体画前,枣阳市吴店镇舂陵村村民们娓娓道来,讲述着有关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事。该村借助刘秀故里历史遗存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兴建了一批乡村游体验项目。村党支部书记陈顺国说,村里还将打造文化小游园,以“席地而坐、手不释卷、鼓旗相当”等与刘秀有关的成语故事为主题,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汉文化氛围。
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起到了凝魂聚气的作用。“只有农民文化生活丰富了,美丽乡村才有内涵、有品位、有活力、有气质。”襄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和平表示,近年来,襄阳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利用文化馆、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等,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建立健全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体系——从增强“造血”机制入手广泛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村看村,户看户,为了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襄阳建立了市、县领导联系乡村振兴示范点制度,共建100个示范村,带动全市2325个村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襄阳市把乡村振兴示范线路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结合起来,让“百村示范”快速产生示范带动效益。襄阳市副市长张丛玉说,乡村旅游融合了一二三产业,与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非常契合。示范村要明确“一村一品”,围绕主导产业做好规划。要和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有机结合,对村资源资产、发展环境、产业基础、闲置农房和土地、林地、荒地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使农村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2018年,襄阳市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着力夯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狠抓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
南漳是全国第一批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整县推进试点县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借助政策,南漳根据各村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桑蚕,对于小农户来说,投入少、见效快。南漳以东漳丝绸公司为平台,以荆楚丝绸文化为依托,打造楚国桑蚕丝绸博物馆,成功走出了集桑蚕种养、蚕茧收购、丝绸加工、蚕丝销售、工业旅游于一体的三产融合示范产业链,并与精准扶贫结合,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
老河口市薛集镇马岗村发展稻虾共作产业,进行土地规模化流转,流转前村集体没有一分钱,流转后一年就有一二十万。通过土地流转,村集体做好服务,盘活了土地资源,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茶叶是谷城县五山镇经济的“脊梁”,该镇把茶叶同村集体经济发展“绑”在一起,多数村集体仅茶园发包一项,年收入就在5万元以上,最高达到20万元。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闵洪艳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并被襄阳市委树为全市抓落实的典型。
2018年10月18日,国务院公布批复《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支持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湖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襄阳要引领汉江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围绕当前走在汉江流域前列这个目标,襄阳市要广泛凝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合力,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全国人大代表、襄阳市市长郄英才表示,襄阳的乡村振兴工作要力争近2年内达到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乡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乡村有效治理明显巩固的目标,走出一条传统农业大市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