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林业种植 » 正文

北沙参的生长特性及种植栽培技术要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11  浏览次数:81072
内容摘要:北沙参,根可入药,具有养阴清肺、祛痰的功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是做汤的好食材,多在我国河北、山东、内蒙、东北地区等地种子。据了解,十一月份是北沙参种植的最好时期,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下北沙参的种植栽培

北沙参,根可入药,具有养阴清肺、祛痰的功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是做汤的好食材,多在我国河北山东、内蒙、东北地区等地种子。据了解,十一月份是北沙参种植的最好时期,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下北沙参的种植栽培技术要点。

生长特性:

北沙参株高26-37厘米,主根较为细长,呈圆柱形,直立茎,分枝较少。种子必须经过浸泡润透后低温储藏才能发芽,北沙参的抗旱力是较强的,它喜爱温暖并且湿润的气候,能够忍受寒冷但是怕热,另外北沙参是不能连作的,在粘土或者低洼地区都不适合栽培。

土壤:

选择在土质疏松、土层深厚以及排水功能好的地块进行种植,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圈肥或人粪、坑洞土、草木灰等混合2600-3200斤土杂肥,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再施加100斤施饼肥和100斤磷钾肥。

整地:

通常,我们在种植北沙参时常在秋季进行整地,主要方法是施底肥后土壤深翻45-62cm,翻地时要把杂草根和石块清理干净,再根据当地情况来做高畦或者平畦皆可,高畦一般宽2.5-4.5m,长短不一。田地周围挖好排水沟以便于排水,上面宽下面窄,深度为47cm。平畦通常宽0.6-13m。

播种:

冬季栽培中山东、河北一带一般从“立冬”开始到“小雪”为止,东北、内蒙地区根据据当地气候适当提前。冬播通常出苗较全,幼苗生长健壮。使用当年收获的种子,浸泡6-11小时,按行距22cm开深1.7-2.2cm的沟,每亩用种子5公斤,把种子均匀的撒到沟中,在种子上覆土盖住,稍微镇压然后浇灌。

春天播种的种子必须是经过沙藏处理的。新采收的种子在十一月份中期开始进行沙藏处理,将种子浸泡直到种子润透至种仁发软为止,浸泡过程注意换水,选背阳处挖深25~45cm的坑,长宽依种子多少而定,把浸泡过后的种子取一份和稍加湿润的细沙4份混合搅拌均匀,然后放进坑内,上盖稻草或者草帘,持湿润和低温条件,防止干燥,翌年种子将要发芽时播种。

施肥:

种根栽培要选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建立留种田,施足基肥,加入45-65公斤过磷酸钙。选健壮的一年生参根作种根。等到了九月份左右的时候,按行株24cm,株距11cm开沟种植,翌年春出苗后,加强田间管理,花前多追施一些氮、磷肥。果实呈黄褐色时种子成熟。

中耕除草:

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因北沙参茎叶嫩、易断,不宜用锄头中耕,可使用铁耙松土或者进行除草。当苗长到4厘米左右的时候,按照株距5.5厘米进行间苗,缺苗要补足。苗高8-12cm时追施有机肥或复合肥,7月初以施磷、钾肥为主,促进根的生长,施肥后浇1-2次水。

虫害:

北沙参在虫害方面,主要以根结线虫和钻心虫为主,根结线虫会侵袭沙参的根部,吸取汁液导致根瘤出现,同时使苗发黄,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甚至会导致死亡,防治方法可以选择无病害植株作为留种,在整地过程中每亩施撒100斤生石,这样可以杀死幼虫和虫卵,发现病枝叶及时清除销毁,也可用生物杀虫农药灌根防止。

钻心虫以幼虫钻入参叶、茎、根、花蕾中为害,防治方法可以在6-9月选择一个没有风的晚上使用灯光诱杀成虫,卵期或者幼虫初卵还未钻进植株时使用用无农残生物杀虫剂喷杀。北沙参主要病害是以病毒病为主的,感病植株的叶皱并且开始扭曲,生长变得迟缓,防治方法可以选用无病植株留种防治病害。

采收:

种植当年就能够采收,叶片枯黄时开始采收,摘掉茎叶,洗干净泥土。传统的加工方式是把参根按照粗细来分等级,选择天气晴朗的上午进行加工,以参尾对齐捆成小把,千万不能困的太紧了,然后将尾部放入沸水中转两三圈,再放入锅内烫煮,等到参根中部能够捏住去皮的时候,马上捞出,放进凉水中,去除外皮晒干即可。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北沙参的种植栽培技术要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北沙参种植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北沙参的生长特性及种植栽培技术要点”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311/7265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