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林业种植 » 正文

玉米种植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详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10  浏览次数:81081
内容摘要:玉米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作物,但由于种植玉米需要大量的水分,常常会造成用水成本较大,那么玉米种植如何实现节水呢?膜下滴灌是现代节水灌溉中的一次新的突破,它结合了不同形式的节水灌溉方法的优点,建立了单独的

玉米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作物,但由于种植玉米需要大量的水分,常常会造成用水成本较大,那么玉米种植如何实现节水呢?膜下滴灌是现代节水灌溉中的一次新的突破,它结合了不同形式的节水灌溉方法的优点,建立了单独的灌溉系统,利用少量的水使大面积的耕地得到有效灌溉,使之达到灌溉节水、保水、保温、改善土壤性状、光照条件、加速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提高粮食产量的目的。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它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使得在栽培管理过程中更好的实现节水目标。

1、选地选茬

选择耕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保水保肥、排水良好的地块。

2、精细整地,整平细耙

要做好根茬粉碎还田,必要时人工拣净,搂除根茬残体。秋整地应深松整地,做到上实下虚,无坷垃、土块,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及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为高质量覆膜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

3、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

一般每亩投入优质农肥1000~2000千克、磷酸二铵15~20千克、硫酸钾5~10千克作底肥施入,或者用复合肥30~40千克作底肥使用。在玉米需肥关键期,采取液体追肥,通过滴灌系统随水施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一般每亩施尿素20~25千克。

4、起大垄,垄上种双行

玉米地覆膜栽培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模式,可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充分发挥边际效应,一般窄行为40~50厘米,宽行80~90厘米。可选用耐密品种,每亩比常规栽培增加500~800株,靠群体增产。适合本地整地起垄方式有:

(1)两垄一平台模式:将原来65厘米的垄通过引沟施肥后,隔一垄起一垄,垄体内形成3条肥带,垄距130厘米,垄上播种2行玉米,小行距40厘米,大垄行间距离90厘米。平翻未起垄地块。按大垄标准130厘米深掏成大垄,然后用耢子将垄耢平后及时镇压。播种时在大垄平台上引双沟滤肥,沟距40厘米,将底肥均匀滤入沟内。

(2)并垄宽窄行模式:并垄宽窄行模式,起65厘米的垄,整地时深施肥,先播种后覆膜,播种2垄为一个组合,将2垄播种行距调整为50厘米,与另外一组合的行距为80厘米。

5、品种选择

选择比露地品种生育期长7~10天,有效积温多150~200℃的品种。一般选用生育期115~18天、有效积温2450~2500℃、株型紧凑、适宜密植的品种。

6、足墒播种

玉米膜下滴灌采用先播种后覆膜的方式播种。出苗后及时人工放苗,并用土压严苗根部。覆膜可以提高地温,因此可提前5天播种一般在4月下旬播种。采用垄上机械开沟滤大水精量点播,小行距40~50厘米,播种应深浅一致,覆土均匀,播深3厘米。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决定种植密度,一般每亩保苗4500~5000株。

7、铺设滴灌管和覆膜

在大垄2小行玉米之间铺滴灌管带,随铺滴灌管带随覆膜。选用宽130厘米的地膜,覆膜可以采用人工覆膜,也可采用机械覆膜,覆膜要求严、实、紧。

8、及时放风、引苗、定苗

播种后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发生缺苗及时补种或补栽。玉米出苗后应及时放苗,放出颜色正常、大小一致、没病虫害的苗,并及时定苗,留健苗、壮苗,防止捂苗、烧苗、烤苗。放苗后用湿土压严培好放苗口,并及时压严地膜两侧,防止被风刮起。

9、加强田间管理

玉米覆膜栽培要经常检查地膜是否严实,发现有破损或土压不实的,要及时用土压严,防止被风吹开,做到保墒保温。及时除去垄沟杂草,按照玉米作物需水规律及时滴灌。

10、清除地膜

采取人工清膜,也可以采用机械清膜。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玉米种植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玉米种植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玉米种植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详解”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310/7264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