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产业的比较优势问题。美国的绣带区工业生产效率全世界最高,但只要人工成本远高于东亚,那些先进的机器就只能烂在工厂里。因为劳动被异化了,人成为和矿产、资金一样的成本。其实在国内也有这样的作物种植圈,有幸去过河北张家口一带,那边马铃薯的种植规模相当大,大户基本都在1000亩以上,灌溉有滴灌,产出多投入也很大,希望国内这种规模化种植越来越多。
中国赶上美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农作物有很大一部分是稻谷,种植地区多河网,除了平原,在丘陵地带甚至山地都有为数不少的耕地。美国呢?麦子,大豆,玉米。地形,中部大平原。一台拖拉机恨不得从北到南犁一遍都不过瘾。除了因为没有太多山脉分割而易造成极端天气外,美国的地真是全世界最好的地。
天然条件是基础,地形、水利、气候,中国很大一部分的耕地碎片化,耕者自足而后销,农民越来越来少,供给方减少,需求方增加,土地又不能集约化运作而浪费,粮食压力多大。还是因地制宜,农业类型细分分工。如果单纯考虑产业利润当然可以这么说,但农业本来就是综合性的效用,粮食安全本身就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这时候技术高低当然很重要,因为那不是每个农民分多少钱的事,而是每个国民是否吃得饱的问题。
中国有9亿需要在农业分红的人口,但是即使现在小块耕种,需要的劳动力也远远远远不到9亿。其他国家补贴农业,中国农业补贴国家。补贴农民就是补贴国家,因为这9亿没有社保 没有城市福利 没有资产性收入,只有土地。如果经济情况急转直下,大规模失业发生,地产工地里下来的农民工大叔回到家乡至少有土地收入可以糊口。
农村消费低只要不供给他们在城里的儿女买房,足够自己用了。所以土地是最后的底牌,在经济摆脱困境的时候是不会放出手的。三到五年不会再出台促进土地流转的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