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我们分别走访了那坡县的百合乡、平孟镇和龙合镇。最大的感受是,这里的山真多啊!每到一个乡镇,都至少要翻过四五个山头。那坡的地形是“九山半水半分田”,我们问同行的那坡县农业局局长李官利,有没有统计过那坡县总共有多少座山,他大笑说:“那哪里数得清哦!”
那坡的山,绝大多数是石头山,陡峭且土层极薄。山上植被覆盖很好,但适宜耕种的土地极少,有很多碎石的山洼地已经是好地了,这样的地通常用来种植玉米,作为猪、牛、鸡等畜禽的饲料。大多数所谓的“耕地”,薄薄的土层掩藏不住山石,人们常说“一亩地里就有半亩石头”。
在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那坡县经过多年探索,发展出了“石头窝里的产业”——桑蚕产业。那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早晚温差大,雨水充足,非常适合桑树种植和蚕生长发育,产出的生丝80%在5A级以上。百合乡是自治区级桑蚕示范区的核心区。我们在百合乡算过一笔账,两亩桑田一批可以养1张蚕(蚕种以张计数),一对夫妻一年可以养13批-16批,每张蚕可出蚕茧80斤-120斤,2018年蚕茧价格20元/斤-30元/斤,两亩桑田每年最少可获得收入约两万元,扣除蚕种、化肥、农药等投入成本(不算政府提供的蚕房建设成本和人工费用),纯收入最少有1.6万元。这样的收入远远超过了2019年贫困户收入标准。同时,养蚕通常在春、秋两季,每年只劳作6个月,因此,百合乡多数蚕农不仅养着猪、鸡,还有余力种些油茶、杉木、香蕉作为辅业。2018年,百合乡共生产了196.5万斤鲜茧,年产值约5000万元。在全乡已脱贫的566户贫困户里,就有439户是依靠种桑养蚕实现的脱贫。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那坡县政府通过狠抓养蚕技术培训、积极引进缫丝龙头企业、大力扶持新型经营主体、蚕茧最低保护价收购、特色产业以奖代补、蚕桑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将百合乡发展桑蚕产业的好经验在全县推广。目前,在以边境贸易为主的平孟镇和以外出务工为主的龙合镇都建起了石山地区桑蚕示范园,尝到“甜头”的蚕农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