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年事渐高,且老伴身体不好,2014年,69岁的何希生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去年,村里的扶贫干部给他介绍了在家做蜂具的工作,由工厂来收购。到2018年年底,仅做蜂具,何希生就赚了6000多元。
2014年,黄山市徽州区建档立卡贫困村有1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2373户4800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区1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307人已脱贫。已脱贫的人中,就包括何希生。
徽州区扶贫办主任谢莉莉表示,按照“精准滴灌”和“靶向治疗”的要求,在落实贫困人口帮扶措施和帮扶政策的过程中,关键抓住产业和就业两项举措,因为这两项举措能确保贫困人口长效脱贫。从2014年开始,徽州区的贫困发生率从3.95%降至2018年的0.04%。
何希生当初接到这个工作时有些不愿意,因为做蜂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他担心自己做不好,耽误别人的生意。村里的扶贫干部王靖找到何希生,劝他先试一试,如果不行的话再放弃。
蜂具是一个长方形的木框,中间有4根铁丝穿过。何希生要把4个单独的木条通过气钉固定组装成一个木框,然后再穿4根铁丝,做一个蜂具可以赚0.32元。穿铁丝的孔需要摁进去铜帽做保护,这由何希生的老伴做。有了家人和村干部的支持,何希生便接下了这个活儿。
在做蜂具的过程中,何希生不断制造一些辅助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由于木质的蜂具很轻,用气钉加工的过程中,蜂具可能承受不住气钉的冲力而移动,何希生的手因此没少受伤。后来他在桌子上钉了4根木条,正好将蜂具固定。
现在,加工蜂具过程中不需要特别集中注意力的工序,何希生和老伴可以晚上边看电视边做,剩下的步骤则留在白天完成。何希生说,现在除了去田里干农活儿,剩下的时间基本都在做蜂具,也不打牌了。“现在的日子好过了,我觉得很幸福”。
即使是做蜂具做到停不下来的何希生,过年也休息了两天。而西溪南镇竦塘村的谢银棋除夕也没有休息。谢银棋今年63岁,妻子听力、语言一级残疾,丧失劳动力,唯一的儿子尚未成年并且有轻微的智力障碍,他是家里的唯一劳动力。
谢银棋每天早晨4点半起床,先把十几头猪和200只鸡、8头小黄牛都喂了。他打算今明两年慢慢减少饲养猪和鸡的数量,把主要精力投入小黄牛的养殖中。竦塘村小黄牛在整个黄山市都小有名气。今年春节,小黄牛已经卖到了40元/斤。
竦塘村是徽州区2014年建档立卡的省级贫困村,谢银棋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竦塘村小黄牛养殖基地、苗木基地、油茶基地、文化扶贫“八个一”工程等项目先后实施并发展壮大,村里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2017年年底,竦塘村顺利通过安徽省第三方评估验收组实地核查验收,实现整村脱贫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