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青浦北大门的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东与华新镇、重固镇毗邻,西与江苏省昆山市石浦镇、花桥镇交界,南与香花桥街道相接,北与嘉定区安亭镇、昆山市花桥镇接壤,是上海市文明镇、国家卫生镇。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发地之一,白鹤镇(前身是青龙镇)在唐宋时期就已成为上海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当年的青龙镇繁荣兴旺、誉满天下,米芾、任仁发等历史名人先后在青龙镇担任要职,苏轼、苏辙、秦观、梅尧臣等文化名人为青龙镇咏诗唱和。历经千年沧桑,青龙寺、青龙塔以及隆平寺等名胜古迹,无不展现着白鹤曾经辉煌的历史地位。
斗转星移,近年来白鹤镇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建设,以古青龙文化为契机,不断增进社会民生福祉,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门户城镇打造,致力于再铸海上丝绸之路起点镇的辉煌。
青龙文化流传不息 打响地域文化品牌
璀璨的青龙文化流传不息,为白鹤人注入了亲近文化的基因。早在二十世纪初期,白鹤地区就有了田间“草台戏”,有了一个叫“新记国乐社”的丝竹班,与上海沪剧发展的源头产生了交集。到1963年,沪剧大家丁是娥带领学生到白鹤采风、教唱沪剧,直接为白鹤发展沪剧特色文化助成了星火燎原之势。自此,打造以沪剧为核心的特色文化开启了几十年如一日的创建征程。
多年来,白鹤镇始终如一地重视打造特色文化,与上海沪剧院开展文化共建,依靠剧团的专业资源和文化眼光拓宽发展白鹤特色文化的视野。近六十年来,共建双方的领导把“接力棒”传递了一代又一代,在共建之旅上不断见证了重要时刻,留下了“里程碑”。1998年,白鹤镇挂牌“上海沪剧院白鹤沪剧之镇”;2009年,与沪剧院签约共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沪剧)传承基地”;2012年,获上海沪剧院授牌成立五家“白鹤沪剧传习馆”,从而推动镇内形成了传习馆挂牌单位牵头,各单位、部门合力开展沪剧传承活动的新体系。在此期间,白鹤镇曾连续三轮荣膺国家文化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尽管以沪剧为核心、带着青龙文化先天印记的白鹤特色文化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但是要持续保持发展特色文化的活力、与时俱进的动力,始终需要做好扎实的沪剧培训工作。白鹤少儿沪剧暑期培训班是一个始于2000年、走过了十九个年头的白鹤沪剧培训品牌,每年暑假期间,镇文体中心都会从本区域小学、幼儿园、初中招录几十名小学员,邀请沪剧院名角和本镇一线沪剧骨干开班授课,教授沪剧表演的基本知识、声腔技能及经典唱段,曾为上海戏剧学校沪剧班成功输送两位沪剧好苗苗。鹤艺沪剧培训班则重在培训村居基层的文艺骨干,依托上海东方文化艺术指导中心师资力量,每周三开展成人沪剧培训。白鹤的成校、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其它沪剧传习馆的日常培训,则重点覆盖中老年、幼儿、学生等各自目标人群,从而形成了互为补充、各有侧重全覆盖培训系统,能够登上“乡村舞台”表演的文艺骨干由几年前的十多人增加到了近七十人。
自2014年沪剧小戏《草莓姑娘》荣获“上海之春”群文新人新作比赛“新作奖”以来,白鹤的原创小戏作品已经实现了每年从区级群文创作比赛中脱颖而出、晋级市级舞台并不时获奖的重大突破。取材于“青龙镇”题材的沪语表演唱“青龙十景”,以鲜明的青龙文化烙印在区团拜会表演收到广泛赞誉。
发展特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这些年,白鹤陆续创新推出了多个项目品牌,以期更加有效地推动群众文化蓬勃深入开展。自2007年起,大约每两年举办一届“白鹤沪剧节”,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内推出沪剧表演、丝竹展演、少儿沪剧、展示展览等六个左右的系列活动,让白鹤社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丰盛的“文化大餐”,丰富了小镇居民相对贫瘠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
每年三月的上海市民文化节“文化服务日”,白鹤镇与上海淮剧团会联手推出一台以“戏曲直通车”冠名的多戏种展演节目,以此弘扬包括沪剧在内的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每年金秋十月,又会隆重上演代表白鹤文艺文化最高水准的“青龙流觞”年度广场文艺盛典,囊括沪剧、丝竹、书画表演、原创舞蹈等各门类精选节目,在展示白鹤文艺精华中对年度文化工作进行回顾与鞭策。
农业现代化不断加速 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3月初,第十届上海白鹤草莓文化节主题活动在上海白鹤草莓产业园举行。白鹤镇是“中国草莓之乡”,全镇约有2300多户农户从事草莓种植,种植面积稳定在6000多亩左右,其中有机草莓栽培面积50亩,绿色草莓生产面积700亩,无公害草莓栽培面积3700亩,年产量12060吨,年销售额1.5亿元。白鹤草莓特色经济产业园按照“优先发展核心区,稳步推进辐射示范区”的有工作思路,重点落实草莓核心区面积2499.2亩,开展了1900亩“草莓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将草莓全过程纳入了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轨道,保证白鹤草莓的品质和安全。2017年7月向中国农业部提出“白鹤草莓地理标志登记申请”,2018年1月通过品鉴会,6月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会,白鹤草莓品牌进一步得到提升。
围绕草莓产业,白鹤镇成立了上海青浦区白鹤草莓研发中心,创建1个上海市草莓标准园,通过基地“以点带面”的方式,打响打亮白鹤草莓品牌;制订了青浦白鹤草莓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7年-2020年)。未来,白鹤镇还将继续组建发展国有、集体、民营参股的混合型龙头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生产管理,统一供苗供药,统一包装销售,统一“三一”联动经营,推进草莓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营,切实提高我镇草莓产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品牌标准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
草莓产业,是白鹤镇农业产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近来,白鹤镇不断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力争全面打赢乡村振兴这场战役。
作为蔬菜大镇,白鹤镇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万亩,为上海市民提供安全、绿色、优质绿叶菜近8万吨。2018年根据上海市农业“三区划定”的要求,白鹤在三区划定阶段总面积为27979亩:其中蔬菜13267亩,列入全市十个蔬菜保护镇之一;粮食6512亩;特色农产品(草莓)8200亩,列入全市十大特色经济作物示范园区。白鹤以三区规划为引领,不断完善“粮田区、蔬菜区、经济作物区”结构布局,加强粮食功能区的建设,提高机械化水平,提升生产能力。目前,白鹤31家合作社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逐步从无公害认证转为绿色、有机认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及产品附加值,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白鹤镇不断推进村民自治实践,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全面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系,有效调动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良好的民风村风。全镇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在固定场所公开村规民约、村级财务制度及其他重大事项,定期更新村级财务状况,自觉接受村民监督。白鹤加快推进村居干部下沉“一站两中心”建设,全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每年开展村两委班子及成员民主评议工作,增进村民对村两委工作的监督,夯实自治基础。同时,白鹤把精神文明建设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相结合,促进全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举办了“美丽白鹤人”、“丝路名镇新白鹤”建设功臣等评选,引导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努力培养造就现代新型农民。
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打造跨行政区域城镇圈
围绕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要求,白鹤镇以全面深化城镇圈一体化为主线,立足先行先试,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分工协作,协同发展;平等自愿,互利共赢”为基本原则,全面提升“安亭、白鹤、花桥”城镇圈一体化发展能级和水平,努力将“安亭、白鹤、花桥”建设成为对标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和长三角城市群中的重要节点。成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同步发展的重要标杆。
目前,白鹤镇已出台“安白花城镇圈”的发展路径图。到2019年,将建立健全“安白花城镇圈”一体化发展工作推进体制机制,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园区、生态资源等方面建成一批合作项目,基本形成衔接紧密、融合对接、共建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格局,生态资源保障机制基本确定,创新创业逐渐显现,城市人口和产业要素开始集聚,基本形成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格局趋势。到2020年,“安白花城镇镇圈”一体化发展将更紧密融合,在党群共育、城市生态共建、产业发展共兴、社会发展共治方面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建项目,一体化格局深度融合、资源环境合理配置,消除镇边、省界观念,形成三镇同为一城理念,成为长三角新兴城镇圈型城市。到2021年,全面建成长三角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对标先行示范区城市群中的重要节点,构建以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一流门户城镇、现代商务区为引领的高能级新兴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全面对接联网,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公共服务高品质发展,开放型经济向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拓展,与沪苏浙协同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党建引领是推动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白鹤将以对标长三角一体化引领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全面加强党群共建工作,不断拓展合作深度和内涵,整合活动阵地和相关资源,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交流与合作,联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实现创建成果的共建共享,共同提升城市文明发展水平。
规划引领方面,白鹤将以科学规划引领安亭白鹤花桥一体化发展,启动示范区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及相关工作推进举措。编制共同研究安亭白鹤花桥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城镇圈协同规划,进一步优化区域内各功能板块空间布局,引导要素资源科学配置,分领域、分阶段策划和推进具体合作项目,同时研究一体化协同利益分享机制,加强示范区内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产业和基建方面,三地将发挥产业基础、载体、人才等资源禀赋,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协调对接,构建分工协作、互补促进、特色突出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三地将共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探索推广上海和江苏省审批制度改革最新成果,加快三地电子政务平台的横向对接和数据共享,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和水平。三地将加快建设跨区域对接道路,做好远期计划道路的项目储备,构建通达的边界路网体系,加快构建通达便利、互联互通的边界路网体系。
未来,三地将统筹公共服务需求,合作引进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推动三地公共服务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建。同时以三地共同的吴越文化根源,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共同实施传统工艺传承保护等工程,联合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围绕“绿色美丽示范区”建设目标,三地将健全环境综合治理协同机制,加强水环境联保共治,开展河流沿线工业、生活等污染治理,完善区域水污染防治;加强大气、土壤等环境保护,加强区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敏感设施避让机制,共同治理跨境污染问题。
创新探索“票决制” 加快民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福祉。为了科学、有序推进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白鹤镇人大自2017年11月起,探索实践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2018年白鹤镇第四届人民代表会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首次实行人大代表票决制,投票表决通过了10个重点民生实事项目。10个民生实事项目的受益面较广,都与我镇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白鹤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将10个民生实事项目列入了今年的政府重点工作中。
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工作主要分项目征集初定、项目审议票决、项目监督评估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包括两个环节,共分为项目征集、项目初定、项目审议、项目票决、项目监督、项目评估六个环节。
首先,镇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征集白鹤镇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的公告,通过政府网站、“美丽白鹤”微信公众号、各村居及事业单位公告栏等发布,吸引众多市民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投稿。随后,镇政府办公室按照项目征集的原则和要求,对征集到的具有可行性的建议项目进行分类、整理和筛选,听取镇人大主席团意见后,形成初步候选项目。同时建立“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库”,为征集候选项目储存充足的备选资源。
接着,镇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领导小组召开以人大代表为主体的各界人士座谈会,征集初步候选项目意见,政府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综合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初步确定候选项目。然后镇“票决制”工作领导小组提交镇党委会议、政府办公会议研究,并提请镇人大主席团会议审议,确定最终的候选项目,提交镇人代会表决。
在此前举行的白鹤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代表们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青浦区白鹤镇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政府重点实事项目票决制的规定》。重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票决差额比例一般在20%左右,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在全体会议上进行表决。根据每个项目的累计得票,按照得票高低,最终票决产生白鹤镇2018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10件,包括3404户天然气入户工程、5个村村庄改造3093户、3个居民小区消防设施工程建设、3个居民小区消防设施工程建设、“村村通”公交候车亭建设、11个社区健身点设施更新、新建、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针对性就业培训300人次、帮助成功创业20人、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60岁以上老人签约数12000人)、启动新建时代名邸幼儿园、综合治理1297户老旧小区房屋、新建2个村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改建3个村老年活动室等。
去年,全镇10个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总体推进情况平稳,达到预期效果。如镇里对白鹤镇3544户居民进行天然气入户,项目总投资5865万元,预计2019年一季度竣工;综合治理1297户老旧小区房屋工程自2017年12月开工以来,严格按照要求稳步推进,仅去年上半年就修缮房屋5.67万平方米,占项目实际总量的64%。
“票决制”这一改革举措,有利于加强对政府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的监督,有利于进一步履行好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拓展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途径,推进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决策和实施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