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是现实生活的投影。对于这个“件件有典型、句句有出处”的小品,我们不难找到现实例证。据报道:河南周口市扶沟县薛寨村此前评定的72户贫困户中,有68户是错评,只有4户是真正的贫困户。2015年以来,河南濮阳市扶贫领域查处的472人中,涉及村干部417人,占比高达88.35%。其中以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3类人员为主。
再小的权力也是权力,离开了完善的权力制约及监督机制都有可能越线出轨。再微的腐败也是腐败,发生在基层农村特别是扶贫领域的“微腐败”,将诸多扶贫好政策拦在“最后一公里”乃至“最后一厘米”,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抹黑了党员干部队伍形象,啃食了群众“获得感”。可以这么说,基层监督不健全、权力运行不透明、少数村干部任性妄为,也是一些贫困村的“穷根”之一。
精准扶贫之“精准”,既体现在对贫困户的识别认定、对扶贫政策的掌握运用、对资金项目的组织实施上,也体现在进一步管好用好权力、完善工作流程、有效监督约束等方面。扶贫大决战,我们不只是与贫困这个人类的共同敌人作战,更是向形形色色的不正之风、陈规陋习开战。以清风新风扶贫,织密扎紧监督的铁栅栏,精准扶贫政策方能条条落实,方能助力困难群众早日扔掉贫困帽、步入富裕路。
反腐是对扶贫事业健康发展的最有力支持,扶贫领域的反腐同样需要“精准”。令人欣慰的是,针对“微腐败”,越来越多地方开始了精准整治。比如公布基层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向群众发放“小微权力明白卡”,为基层干部行使权力厘清边界,最大限度提升权力透明度;再比如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民民主理财制度,多措并举抓好村务公开,为“小微权力”注入“防腐剂”。营造风清气正的权力生态,也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坚决铲除“微腐败”这些另类“穷根”,脱贫成果方能持久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