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正文

国家经济社会环境还无法完全消化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29  来源:中国农村网  浏览次数:81546
内容摘要:中国的农民太多,你把那么多农民都拖离土地,他们又没有什么专业技能可以在城市立足。结果必定是酿成灾难无数。其次,中国的耕地
u=562805995,3830877051&fm=11&gp=0
中国的农民太多,你把那么多农民都拖离土地,他们又没有什么专业技能可以在城市立足。结果必定是酿成灾难无数。其次,中国的耕地,尤其南方的丘陵地带不适合大规模农业器具的使用。中国的未来农业机械化道路应该是接近日本的小型机械化,在不剧烈动荡农村现在人口结构的前提下稳步提升生产力水平。

农民耕种继而富裕,有了更多的经济能力和时间去学习技术知识,对下一代教育投入。随着这样的良性循环形成,我想最多三代人,小心机械化就会形成高效农业模式。然后是教育程度高了技术水平有了,有的农民愿意进城。闲置的田地慢慢就会多出来,这个时候允许私人承包,适当开展大型农业机械化。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黑龙江农垦和新疆建设兵团已经发展成为美国式大农场的现代农业了,不能要求他们倒退回去发展小型农业。日本的小规模精细化农业,是因为其整个国家的耕地面积就小,田块也较小,主要就种水稻,需要精耕细作,而我国地大物博,农情复杂,不能用一种农业模式覆盖全国。

现阶段,我国许多部分地区劳动力转移程度还不够高,但是通过近几年的规律可以看到,1992年全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为58.5%,2002年比重为50%,而最新数据2012年比重为33.6%,由此可以看出,这十余年来,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呈加速下滑趋势,劳动力转移速度逐渐加快,这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客观促进因素,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有理由相信。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健全,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二三产业将更多的吸引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转移。也将更多的需要农业机械的投入使用,更多的出现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不过这个进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如我所提到的隐忧中的第三则,这需要与经济社会的协调,但方向是肯定的。

另外说到丘陵地区,无法发展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是有客观原因的,不是那么好解决的,但是肯定是需要劳动力替代的。广西的甘蔗地、东南的丘陵田,劳动力很多都到发达地区打工了,都无法想象农忙的时候农民有多辛苦,那么小型的精细化的农业机械就要派上用场。你说的教育投入、技术知识是对的,这是我们很需要补的一课。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国家经济社会环境还无法完全消化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129/6408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