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会代表考察成都市青白江区源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鸡场粪污处理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项目。
1月23日-25日,由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共同举办、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承办的“中国—FAO南南合作畜禽废弃物处理利用经验分享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来自孟加拉国、柬埔寨、埃及、印度尼西亚、黎巴嫩、马来西亚、菲律宾、乌干达、越南9个国家的17名能源科技领域专家代表,和中国政府、FAO代表等近20名官员及业内专家共同参会,并于会议期间形成后续行动概念书。
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罗鸣在致辞中谈到,沼气作为一种新型农村能源,建设规模小、投资少、易管理,非常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和农户,不仅有利于建设节约、生态、环保的新农村,还有助于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作为2018年第七次磋商会中国—FAO南南合作能力建设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次研讨会旨在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分享中国在沼气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对发展中国家开展节能高效的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会上,各国代表就家禽农场如何实现成本控制、提高收益和盈利能力、促进管理的方法,就沼气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中国、FAO及沼气技术发达国家现有技术体系和经验,就沼气技术沟通与合作及FAO与有关国家间的沼气技术交流与知识转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乌干达农业部高级兽医师雅各布·穆高思认为,他所在国家农村电力供应价格昂贵,大量的动物废弃物也亟需科学处理方式,因此引进中国的沼气技术很实用。“在马来西亚,每天产生35000吨左右动物粪污量,且畜牧业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还不断有新牧场开工建设,”据该国代表、兽医服务处官员莫赫德·希沙姆法里兹·莫赫达明介绍,应用推广沼气在当地市场前景广阔,但还存在原料不足、建造及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希望得到中方相关专业技术的支持与培训。“尤其需要户用沼气池的建设技术,因为马来西亚从事畜牧业的大多为小农户,占比高达80%。”
在孟加拉国代表、该国农业研究委员会主任摩尼鲁尔·伊斯兰看来,中国沼气技术的长足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回国后要致力于两件事,一是加大对民众普及教育,让越来越多的农户自愿学习,并鼓励商业模式发展沼气技术;二是积极争取政府补助,希望能将研讨会上学到的知识写入政府概念文件中,推动沼气技术在本国有效实施。”摩尼鲁尔·伊斯兰说。
数据显示,中国作为沼气应用最广的国家,直接受益的农村人口达2亿多人,目前户用沼气池超过4000万口,年产沼气117.9亿立方米。对于沼气在实现绿色发展中的作用,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胡国全用“三个转变”来形容:种养分离向种养结合转变、污染治理向资源利用转变、产品提供向生态服务转变,“即向生态环保要效益、变被容纳为被需求、变花钱治污为投资回报。”胡国全说,随着沼气产业逐步壮大,带动了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制造水平,也培养了众多国内企业逐步参与国际大市场的竞争,通过“一带一路”走向了世界。
会议期间,专家和代表们围绕南南合作政策实践、沼气的再认识、沼气技术新型商业模式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就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经验推广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在现场考察、技术展示环节,成都市青白江区源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都顺美国际贸易公司分别对鸡场粪污处理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项目、三格式化粪池、顶压式玻璃钢户用沼气池等产品及工艺进行了介绍,孟加拉、黎巴嫩、柬埔寨等国代表则从投资回报、实用可操作的角度对展示内容作了点评,并现场提出采购意向。
“南南合作作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在对外援助、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瞩目成就,合作路径和领域也在朝全面多样化方向发展。”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FAO南南合作项目协调员刘中蔚表示,下拉合作“菜单”,既有针对性项目,也有支持区域性发展的活动,并聚焦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希望以研讨会为契机,关注该项技术的适宜性、经济性以及合作机制的构建,促进相关领域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此项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