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广西河池:桑蚕成就大产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25  浏览次数:81650
内容摘要:种桑养蚕十几年,家家卖茧大把钱;蒸蒸日上生活好,如笋楼房竖上天。岁末年初,在刘三姐故里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不少农户正在田里忙

“种桑养蚕十几年,家家卖茧大把钱;蒸蒸日上生活好,如笋楼房竖上天。”岁末年初,在“刘三姐故里”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不少农户正在田里忙着砍掉桑树枝条,为桑树过冬和来年桑蚕丰收做准备。

有着“中国蚕桑之乡”之称的宜州是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桑养蚕。桑蚕产业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脱贫攻坚做出了重大贡献。

“蚕儿谢恩来回报,吐丝结茧一包包;蚕农乐得哈哈笑,最美乐曲音飙高。”考虑到当地山歌文化源远流长,宜州在鼓励引导农户种桑养蚕时注重发挥山歌的作用,努力帮助农户提高技术水平。“在进行产业政策、技术宣讲时,群众对不明白的地方就直接提问,歌手们就用山歌回答,群众关心什么就唱什么。”宜州区文联主席左丹说,桑蚕山歌歌词都是反映生产的,老百姓很容易接受。

为推动桑蚕产业提质升级,宜州积极做好原材料源头控制,大力实施“优茧工程”,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桑蚕优质原料茧基地,努力产出更高品位的生丝。目前宜州已建成优质原料茧基地14个,基地面积达4万多亩。

在努力提升品质的同时,广西近年来积极围绕桑蚕延伸产业链,逐步向蚕丝被、织绸、家纺等茧丝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拓展。在缫丝加工设施设备改进的同时,加工工艺也不断改进,缫丝企业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产品销往印度、巴基斯坦、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广西众多蚕区流传着“家有三亩桑,致富奔小康”的说法,涌现出一批蚕桑新村和种养大户。在宜州区德胜镇上坪村,村民兰孟铁告诉记者,自家种了10亩桑树,每年至少养10批蚕,一年养蚕的收入约10万元。“种桑养蚕虽然辛苦,但却给大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不菲收入。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靠桑蚕了。”

“墙上电视是液晶,姑娘肩上披丝巾;桑乡如今最美丽,到处都是新农村。”在宜州,这样脍炙人口的山歌不时从桑田边唱起,唱出了桑蚕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喜人变化,表达了当地群众依靠桑蚕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与希望。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广西河池:桑蚕成就大产业”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125/6402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