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2018年度工作总结和考核会议在奉贤区举行,会上总结概括了该体系一年来的工作,各专业组组长、试验站站长就如何解决该体系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下年度工作计划进行了深入讨论。该体系各专业组组长和试验站站长就2018年度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特色工作、经费使用情况以及下年度计划四个方面进行了工作交流汇报,并进行了现场考核打分。
2018年,上海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服务上海地产“优质绿色高效”稻米产业为导向,优化育种目标创制了一批香软等综合性状突出的新种质,7个水稻品种通过审定,特别是2018年审定的上海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软米新品种沪软1212以其突出的品质获得首届全国优质粳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地产优质米形成了以松早香1号和沪早香软1号为主的优质国庆稻和以沪软1212、松香粳1018、南粳46为主的晚粳类优质食味软米品种的合理品种布局。
上海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还研究制定了优质食味稻米评鉴指标,开展优质大米评鉴活动,助力上海地产优质大米产业发展。稳步推进上海地产大米品牌创建,“松江大米”、“青浦薄稻米”、“贤城美谷”、“崇明大米”等上海郊区区域大米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优质米产销规模不断扩大,青浦“蛙稻米”以及上海地产集团“侬家良匠”等优质米新品牌发展迅速,品牌影响力快速提升。
同时,进一步优化水稻种植茬口,用地养地相结合为水稻绿色发展奠定基础。全面推广冬作绿肥种植、冬耕晒垡和秸秆机械还田等耕地养护技术,构建用地养地相结合和粮食机械化生产作业为重点的粮食作物茬口模式和现代耕作制度。全市以种植冬季绿肥或冬季深耕或休闲为主的水稻绿色茬口比例由“十二五”末的40%提高至82%。
去年,该体系首次研究微塑料在稻田种养结合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构建了稻-鳝-鳅、稻-虾-鳝-鳖、稻-虾-鳝、稻-龟-鳝、稻-鳝-蛙、稻-虾(澳龙)等6种稻田种养结合模式,种养结合生态种植型水稻生产模式技术应用点33个,生态种养区水稻产量较单作区增产3.63%,化学农药施用量较单作区降低32.4%。研究侧深施肥、播种喷施除草剂等农机一体化配套装置,进一步提高农机农艺配套水平,全市郊区水稻机械化种植率达到83.14%,全市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综合指标达到94.94%,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在全国名列前茅。
会上,与会领导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所取得的成绩,希望加强体系科技成果梳理应用,让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聚焦体系工作内容,突出重点,着重解决关键问题;细化体系日常管理,及时总结工作并系统更新;着眼于体系五年目标,围绕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提出解决步骤和方案。
下一步,上海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要充分发挥上海大城市水稻生产生态价值优势,融合到地产稻米品牌中,并从地产稻米产业发展方向对上海水稻优质绿色发展提出“五个优化”和“三个加强”,即通过优化水稻绿色生产环境,为冬季休闲养地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通过优化品种结构,为优质米品牌提供稳定的品种保障;通过优化化学品投入结构,进一步减少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用量;通过优化生产流程,进一步用机械化和流程化的技术手段实现轻简生产;通过优化稻米加工品质,进一步制定上海地产稻米生产导则和稻米食味评价标准。同时,要加强水稻绿色发展经营主体培育,多渠道支持水稻产业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加强水稻体系技术集成,全方位支持地产稻米绿色发展;加强科技成果宣传,为地产稻米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