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广西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21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494
内容摘要:在水肥一体化基础上,利用无人机搭载多/高光谱相机、地上气象监测、地下土壤墒情监测,构建作物大数据云平台,建立起天上地上地下
 

 

在水肥一体化基础上,利用无人机搭载多/高光谱相机、地上气象监测、地下土壤墒情监测,构建作物大数据云平台,建立起“天上—地上—地下”的立体监测;攻克米蛾卵扩繁和螟黄赤眼蜂工厂化生产技术瓶颈,在广西南宁建立起国内最大的螟黄赤眼蜂生产基地……近日,在南宁召开的全国果菜茶绿色发展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经验交流会上,广西果菜茶的新科技让人目不暇接。

2017年,广西果菜茶总面积达到4272万亩,产量将近5000万吨,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近1/3。全区每年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达4600万亩次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比2014年下降了19%;每年各项节肥措施减少化肥使用量21万吨以上。

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植保公约秘书处秘书长夏敬源认为:“广西的绿色植保防控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广西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在化肥、农药减量方面何以取得这些成绩?窥豹一斑,我们不妨到广西各地去寻找答案。

绿色生产保生态

“花生麸、豆渣、木薯酒精渣、烟末这些东西,在别处是废物、垃圾,在我们这里可是块宝,有大用场。”在广西金穗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物有机肥厂,负责人介绍,他们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采用有机复合微生物发酵菌-VT菌剂、功能(促生、拮抗)菌剂,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结合自身研发的多项专利技术,把糖厂滤泥、蔗髓、花生麸、豆渣、木薯酒精渣、烟末、菜籽麸、糖蜜酒精浓缩废液等废弃物,经过混配、发酵、陈化、加工等工序,加工成高附加值的绿色环保型生物有机肥料。

据介绍,该公司每年可将30万吨的废弃物完全回收再利用,生产的绿色环保生物肥料系列产品全部用于农业生产,实现对土壤有机碳的高效生态循环利用,打造一条完整的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成为技术成熟可靠、经济效益显著的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

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重点,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范围。安排“病虫害绿色防控”“耕地质量提升”等多个专项资金,统筹推进工作开展。农业部门在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设置绿肥种植、秸秆还田等绿色发展指标,对没有完成工作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约谈领导、责令整改、通报批评甚至问责。

数据显示,全区每年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达4600万亩次以上,累计配套建设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5211个,占比达到61%,总利用率达到76%,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防控。

此外,广西农业部门将“质量安全关键技术到位率、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水肥一体化设施、三品一标建设”等具体指标,列入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考核认定评分体系,并占较大分值比重,设置示范区认定“绿色门槛”,引导示范区推广绿色生产模式,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作开展。目前,全区已建成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182个、县级示范区354个、乡级示范园607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成为广西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先导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区。

科技创新促“节肥”

利用排架式火龙果种植新方法,采用以色列进口的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用灯光补给系统给火龙果补光,促进光合作用,一年可增加3个月的挂果期,提高火龙果的产量和品质。在隆安县丁当镇保湾村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供港火龙果标准化生产基地,科技成为发展加速器。

据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苏秀清介绍,目前基地种植面积已达5500亩,年产火龙果鲜果9200吨,年产值1.288亿元。只见基地内田垄间防草垫、滴灌系统、催花灯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苏秀清说,我们与广西农科院签订一个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用科学的方法给果园的土壤做测试,做土壤改良,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营造更有利于火龙果生长的环境。

围绕农业产业优质高产和绿色发展,广西农业部门牵头组建涉及26个产业的19个创新专家团队,专家人数1539名。明确团队工作任务,提供有力保障条件,加强新品种研发、技术规程制定、推广模式创新等,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全区在水果、蔬菜、茶叶、甘蔗、马铃薯等20多种旱地作物上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据对全区55个项目县示范区的调查统计,项目实施之后与项目实施之前相比,节水、节肥、增产、增收的效果都极为明显,平均节水38.2%,节肥26.3%,亩增产20.9%,亩增收800元以上。

通过31个田间试验、55个示范基地田间应用、69个对比试验等大量的试验示范,并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广西农业部门建立了适合全区20种作物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灌溉施肥制度。出版了《广西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手册》,录制了《农作物滴灌施肥技术》电视宣传培训专题片,《广西农作物水肥一体化示范与研究》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技术人员参观容县中良镇中平村沙田柚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的有机肥堆沤处理池。

科学防控助“减药”

广西是全国最大的甘蔗产区,也是最大的甘蔗螟虫发生区,年发生面积1000万亩次以上。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导致其抗药性增强、防治难、效果差,还持续造成农业面源污染。而赤眼蜂是甘蔗螟虫的最优势天敌,利用赤眼蜂生物防治替代化学农药是持续控制螟害、减少农药用量的最优选择。早在2011年,广西就开始了小卵(米蛾卵)螟黄赤眼蜂规模化繁育和放蜂治螟技术研究探索,在南宁建成目前国内外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卵赤眼蜂自动化生产线,达到年扩繁小卵赤眼蜂500亿头、可防治螟害蔗田100万亩、500万亩次的产能,实现了小卵赤眼蜂产业化发展的历史跨越。

截至2018年底,广西实施放蜂治螟440万亩次,纯收益3.5亿元以上,减少化学农药用量10吨(折纯)以上。据查定,甘蔗螟害节率平均降低45%,平均每亩增产1.18吨,糖分提高0.71个百分点,每亩增糖0.18吨,增收531元。

近年来,广西农业植保部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绿色植保,按照“4个板块、12个字”(强身健体:抗、健、护;绿色防控:诱、替、融;科学用药:测、培、统;管护推进:法、导、合)技术路径,大力创新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全面提升病虫害科学防控水平。

2015年以来,广西建设了30个重大病虫观测场(病虫测报物联网)、20个植物疫情阻截带监测点、11个柑橘木虱田间自动化监测网点,部分病虫实现了监测预警的自动化、智能化。全区年均发布病虫情报1600期以上,中长期预报准确率达到80%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为准确掌握病虫害最佳防治适期提供了依据,有效减少乱用药、滥用药现象。

为提升病虫害防控能力水平,广西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截至2018年底,全区有专业化病虫防治服务组织1611个,各种新型高性能的机动施药器械约22.95万台(架),日作业能力达到668.3万亩;拥有各种植保机械405万台(其中大型装备1017台)、植保无人机400多架,成规模的植保无人机飞防服务组织达40家,飞防作业面积累计达263万亩次。2018年全区主要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2285万亩次,比2014年增加1335万亩次,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42.91%。

广西农业植保部门大力推广应用植保“四诱”、毒饵站灭鼠和以螨治螨等10多种绿色植保控害技术及高效精准应急防治技术,集成推广水稻、玉米、果树、蔬菜、甘蔗、茶叶等六大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2015年以来,全区建设各类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防治、农药减量控害等示范区2145个,核心示范面积621万亩,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17505万亩次,示范区病虫害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农药用量比农民自防区减少20.6%-50%,每亩节约用药成本135-381元,增产80-300公斤,节支增收750-1869元。据初步统计,2015-2018年广西年均使用农药量为1.38万吨(折百),比2014年减少了16.87%。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广西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121/6395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