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市金山区高楼村开始实行土地确权,随后将土地进行流转,村民沈仁明成为首批参与者。农民没了土地怎么生存?沈仁明签下流转协议时,很是担忧。不过几年下来,他的顾虑早已消失。“现在大农户给我们一亩田补贴850元,政府补贴200元,国家补贴200元,我家一共六亩地,土地流转之后一年可以拿到7000多元钱,现在我们农民的钱袋子是越来越鼓了。”沈仁明说。
去年,是上海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加速推进之年。据介绍,目前金山区124个村已全部成立了经济合作社,在上海率先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享受到改革红利的百姓,钱袋子越来越鼓,而流转出去的土地,又集中到了大农户手里,让他们的发展规模也得以扩大。
上海仁生果蔬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绿色水稻和经济作物,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生产的高品质草莓供不应求。而在五年前,合作社仅有20亩地,发展一度陷入瓶颈。合作社负责人夏春锋告诉记者,此前自己一直想扩大基地规模,但是周边的农田都由村民们自己耕种,很难流转到土地。如今,借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东风,夏春锋承包了高楼村的100亩土地,开始大规模机械化耕种,年收益由原来的不足100万元增至400万元左右。“今年又在基地东边新承包了60亩地,现在合作社的土地已经有200多亩了,和一开始相比整整扩大了十倍。”夏春锋高兴地说。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仅让土地成了农民的摇钱树,也让涉农贷款方便起来。这几天,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新建的培养料基地即将封顶。说起建设新基地的初衷,负责人陈林根坦言,自己这两年有了转变生产模式,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想法,但由于贷款困难,资金一直难以到位,好在借着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东风,顺利从惠民村镇银行拿到1180万元贷款。“我们做现代化农业的话,前期投资比较大,正好国家出台了经营权抵押政策,区里也一直支持涉农贷款,这次贷到的钱,解决了我们合作社的燃眉之急。”
产权制度改革也让金山区的农村资产越来越活。区农经站副站长朱火金告诉记者,去年金山区有近30家农业合作社通过抵押土地经营权获得贷款,共计7065万元。自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全区已完成对107个村,26.28万亩土地的确权登记工作,农户权证发放率达100%,在全市领先。为规范经营,还建立起了土地流转公开市场,让土地流转挂牌交易,土地流转率达91.18%。“金山区还将进一步通过抱团发展、组建百村公司等方式,让村一级的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让老百姓享受到改革的成果。”朱火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