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邑县,村民不出村就能办理的救助事项,不仅有低保申请,还有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危房改造、困难党员救助等18项救助事项。这得益于该县推行的属地审批救助管理模式改革。
2018年以来,临邑县以实施“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县”为契机,出台《关于实施大救助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工作的意见》,构建起“10+1+3”大救助工作机制,即以生活、特困、临时、受灾、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司法、慈善等10大专项救助为主要内容,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以扁平化管理、信息化支撑、信用化追溯为保障,做到“群体明确、职能清晰、政策透明、多元共助”。
为解决重复救助、交叉救助、遗漏救助问题,该县整合民政、扶贫、残联、人社、住建、教育等15个部门信息数据,研发临邑县智慧民生大救助云平台,建立困难群众救助数据库,设定贫困群众困难指数,实行困难群众信息预警,依据困难指数判定是否救助以及救助标准,实现业务办理、信息检索、短信提醒、预警提示、数据分析等功能,同时,引进电子签章,实现一网通办、群众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腿、只要一张身份证、只用一个民生服务码的“五个一”服务,确保为民服务便捷高效。
为深入推进民生服务领域“放管服”改革工作,进一步便民惠民,临邑县优化社会救助事项审批流程,将与群众密切相关、量大面广的4个部门的12项救助审批权下放到乡镇,将原来个人到乡镇申请、乡镇审核申报、县级审批,改革为“村级申报、乡镇审批、县级监管”的救助管理模式,实现扁平化管理。同时,该县再造27项工作流程,优化民政、住建、教育部门救助标准10项,建立收入贫困型和支出贫困型低保认定标准,实行实时办理,压缩办理时间,最多缩短27天,提高救助精准度和实效性。
依托“大救助”平台,临邑县还创新建立信用化追溯机制,完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将公安、交警、国土、人社、财政、公积金、税务、农林、农机、市场监管、民政等核对部门的数据信息纳入大平台精准核对,建立多领域、跨部门的社会救助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申请救助人员实行“肯定式”纳入,签订诚信承诺书,不再进行事前审核,对通过举报或核查发现的可能存在弄虚作假的,立即启动追溯程序,一旦查实,随即将当事人和涉事人员纳入失信人员数据库,并不再删除。进入失信名单的当事人,如果再申请救助事项,将启动“否定式”审查,即假设当事人所提供的资料全部为不实资料给予审查,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格局,解决监管手段缺乏、惩罚力度弱化等问题。
“‘大救助’工作机制的建立,解决了救助资源整合难、部门协调统筹难、救助程序复杂等问题,实现救助事项出自一门,从多头救助到一窗救助,从单一救助到多元共助,从逐级审批到属地审批的转变。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服务水平,让救助更加精准、便民、高效、诚信,力争为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破难题、探新路、作示范’。”临邑县委书记林春元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