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让“时尚”的追溯码见实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16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367
内容摘要:图为工作人员正在对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测。掏出手机扫码,不仅知道眼前农产品是谁生产的,还能对它的前世今生了如指掌。几年前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对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测。

掏出手机扫码,不仅知道眼前农产品是谁生产的,还能对它的“前世今生”了如指掌。几年前,这还算桩新鲜事,如今,在浙江不少大型超市和高端专卖店,早已蔚然成风,追溯码从标配走向时尚。

2014年,浙江全面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目前,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有序运行,全省85个涉农县全部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超过2.15万家生产主体实现了二维码追溯。

作为国家战略,农产品追溯在全国推行。如何动员广大生产主体参与,怎样激发其内生动力?又如何真正打通从地头到餐桌的追溯,提高市场认知度?作为走在前列的实践者,浙江还面临哪些制约?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最近进行了深度采访。

行政推动:出政策、建考核

地处海盐县的青莲食品,是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早在2004年,便启用生猪屠宰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从“猪舍到餐桌”的全程追溯查询,消费者一查便知肉品的全部生产信息。

“青莲的探索很有价值,开创了全程追溯的先河,可投入大、成本高,操作相对复杂,绝非一般农企所能复制,更别说应用于散弱农户。”在县农业局副局长张永华看来,追溯的方向是对的,但要全面推行,还得酌情降低门槛。

湖州下辖的德清县,同样较早地在县级层面展开试点,探索产地准出二维码溯源工程。起初,在两家农企内运行还算顺利,但随着试点范围的铺开,要做到生产过程信息的追溯,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主体来说,显然有些举步维艰。

海盐和德清尚属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推行起来都颇受制约。因此,2014年,浙江全面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之初,就明确提出:以追溯到责任主体为基本要求,重点解决“从哪里来,谁生产的”这一问题,至于生产信息的全程追溯,由各主体根据自身情况,按需操作即可。

在追溯平台的建设上,浙江在采取基本模块、编码规则、标志标识“三统一”的基础上,鼓励各地特色开发,与此同时,数据方面互通共享、统一对接,为实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打下基础。

在具体推进上,浙江则发挥考核评价这一“指挥棒”功能,要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地区,域内规模以上农业生产主体可追溯率必须超九成,并将追溯体系建设纳入地方党委政府一把手政绩考核,像合作社、家庭农场要申报省级示范,实行追溯是前置条件。

一套组合拳下,追溯码在浙江的推广按下快捷键。以海盐县为例,截至去年底,全县229家主体实现生产主体追溯,54家可全程追溯。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自选动作,该县还首创土地质量信息跨部门平台应用,消费者扫描追溯二维码后,还能查阅各项土地质量信息。

品牌联动:让优质更优价

“90后”宋莎,外貌娇丽,很难看得出,她竟是一个种草莓的“农二代”。父亲原先一手经营的基地,位于长兴县画溪街道白阜村,面积不大,仅有10亩,是过去全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由于不善营销,父亲把草莓都卖给了“二道贩子”,行情起落不定,也卖不起好价格。

2016年底,宋莎辞去了护士工作,回乡接起了父亲的“衣钵”。没过多久,县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工作人员就找上门来,动员她加入追溯管理。实际上,这与宋莎的计划不谋而合:既然接盘,肯定得做出特色。

在县里的补助下,宋莎马上购置了一众追溯设备。如今,每天草莓出货前,必得检测一番,待结果出炉,再将二维码打印好,贴于包装盒。此时,检测数据也会同步上传至省里的追溯平台。

有了质量做背书,再加上精耕细作,品质口感大大提升,宋莎逐渐将草莓打入了精品水果店,稍有名气后,又开拓现场采摘和微信营销。“周边价格普遍在20元到30元一斤时,我的草莓就能单价卖到40元,这就是追溯给我带来的价值。”宋莎说。

细致剖析宋莎的经营之道,实际上就是将品牌营销与追溯管理充分结合,通过质量背书为产品创造溢价空间。在这方面,来自浙南山区的品牌“丽水山耕”,在2014年创立不久后,便开始谋划布局,做到“产品溯源”后,还实现了“监管追责”,从生产主体到乡镇街道,再到县级政府,每一层级的责任一清二楚、一目了然。与之配套的还有“质量追溯辅导员制度”,确保录入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负责追溯管理的丽水市丽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振昱告诉记者,目前,“丽水山耕”已引入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形成集认证管理、追溯体系、农业大数据的农产品认证全流程全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如今,“丽水山耕”共有会员863家,建立合作基地1122个,去年实现累计销售额67.3亿元,产品溢价率超过30%,品牌评估价值达26.6亿元。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推进追溯平台的移动化,以及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归根到底,我们一直在努力破解的还是,如何通过溯源管理为品牌带来更多溢价空间,用市场效益让主体具有内生动力。”朱振昱说。

市场倒逼:亟需顶层设计

52岁的德清县农民佘连初,种了100亩土地,有西甜瓜、葡萄、枇杷、草莓等,主要通过批发市场销售。几年前,老佘在县里的支持下,购置了追溯设备,如今对产品质量更具信心,可也有个困惑:“像我们严格按照标准生产,也进行了追溯管理,可市场不认呐,价格上没优势。甚至,批发商还嫌多这个二维码,怕泄露订购渠道。”

老佘道出了许多生产者的心声。这两年,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力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可由于追溯码缺乏认知度,无法形成“优质优价”的良性机制,最终,叫好却不叫座。佘连初坦言:“如果消费者认这个追溯码,产品也能因此提高身价,不用政府推,我们都会迎头赶上。”

“说到底,只有在消费端形成积极参与追溯的消费时尚,才能倒逼生产主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从而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这需要不断加强宣传引导,更需要法律和政策的支撑。”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相关负责人说。

这几年,为了提高追溯标识的覆盖率和渗透力,浙江不可谓不重视,规定凡是参加县(市、区)级以上涉及食用农产品的展示展销会,产品必须附带相关追溯标识,并且通过政策引导,督促规模品牌农产品经营主体主动运用。

在推进市场对接方面,浙江专门制定《浙江省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快食用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建设,实现与“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对接,到2020年,全省九成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须建成电子追溯系统。

作为省会城市,杭州对“舌尖安全”自然更不敢掉以轻心。2018年2月,市政府率先出台文件,要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产销直供的商场超市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追溯系统,落实食用农产品入市登记、质量查验、购销台账、产品检测、信息公示、不合格产品清退等制度,不得采购、销售来源不明的食用农产品。

然而,尽管这些探索很有意义,但毕竟农产品属于大流通,而浙江的自给率又十分有限,必须全国一盘棋。据介绍,在市场准入上,浙江已做好准备,等待全国从立法层面加快推进产品追溯体系的建设。

然而,这条路似乎困难重重:一方面,农业生产仍以小规模经营为主,交易方式又错综复杂,加之产业链不完整等诸多元素,全国同步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并不简单;另一方面,许多地区各自为政,各个平台和体系之间的追溯标准不统一、信息缺乏共享、信息过于简单等问题百出;最后,除了技术层面,在追溯管理与市场衔接机制上,同样存在着诸多断点。

不过,记者发现,针对这些问题,除了国家层面将构建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市场机器同样嗅觉灵敏。比如,兼具官方背景和民营资本的中国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网络平台,聚焦全国具备追溯条件的产品,将追溯与防伪有机结合,同时还配备了仓储物流、精准营销、品牌建设、金融管理等功能,如今在业界小有名气。但无论怎样,想要构建追溯码的市场倒逼机制,顶层设计迫在眉睫。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让“时尚”的追溯码见实效”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116/6385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