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是着眼于我国国情农情进行的正确部署。我国目前规模经营主体已流传土地40%以上,养殖业50头以上规模生产达到60%以上,但种养业仍有近50%的小农户经营,而且所流转的土地,相当一部分流转合同为短期经营合同,有的甚至一年一签。这种状况在我国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如果小农户不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目标就难以如期实现。
准确把握内涵要求
现代农业改变了刀耕火种、牛耕人锄的传统手段,采用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方式。与之相适应的是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小农户分散、小规模的生产经营特点,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应当将现代的机械服务、智能服务延伸到小农户,使之同享现代化成果。
现代农业突破了传统农业从事初级原料生产自给自足、效率低下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电商的广泛运用,农业生产已经由田间地头延伸到餐桌。小农户必须转变落后思想观念,成为大生产的一个部分或车间,形成有机整体,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
现代农业突破了城乡分割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城乡要素频繁流动、文化交融相映,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这就要求小农户树立宽广的视野,敏锐把握好发展机遇,使农业生产成为城乡结合的产业园、要素流动的交易园、旅游休闲的观光园。
现代农业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行政干预过多、催耕催种过于细微、服务分散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宏观调控有力、放管服有效结合,内容全面、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这就要求小农户必须树立市场化观念,摒弃等、靠、要思想,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主动谋划布局生产,提升应对市场和自然风险的能力。
现代农业突破了传统农业落后的耕作方式、重产量轻质量的思维方式,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农业的特色化、品牌化、优质化。这就要求小农户紧跟时代步伐,增强学习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主动性,由单纯重视数量向重视质量、特色、品牌转变。
科学选择发展模式
近年来,湖南创造了许多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主要有:
托管服务模式。麻阳县是山区县,土地零散、外出务工多、劳动力不足,以户为单元的分散土地承包经营与相对集中的现代农业经营矛盾日益突出。该县探索农田服务新模式,坚持“政府引导、部门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企业自主”的原则,成立农田托管服务中心,对长年打工和劳动能力不足的农户,提供选种、施肥、耕种、灌溉、防虫、除草、防病、收割全程托管服务,既解决了农户劳力短缺问题,又将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绿色优质生产理念推广普及到千家万户。目前已有近2万户农户、10多万亩耕地实现托管种植,产品有水稻、柑桔、核桃等。
“整合、提升、返包”服务模式。湖南安邦农资连锁公司将农民土地流转后,根据不同土地情况,制定不同的科学种植培管模式,将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方式、耕作方式融入到各种套餐服务中,返回给农户耕种,为农民提供全程服务,产品统一组织销售。这种模式将现代农业知识与技术直接传授给农户,带动农户科学发展。目前已服务面积150多万亩,带动农户40万户。
企业订单服务模式。安仁温氏畜牧公司提供种苗、饲料、药物、技术,委托农户饲养,产品由公司统一收购。公司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设立一个服务中心,为每20-30个家庭养殖场安排1名管理人员,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和服务。公司与农户实现了资金、劳力、场地、技术、管理、市场等资源的优化组合,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全过程。目前已参与农户600户,每年上市肉猪40万头以上,农户年收益总额达8000万元以上。
“协会+农户”服务模式。龙山县蔬菜产业协会成立于2012年,现有会员50余人,主要从事蔬菜产业开发,积极探索发展规模化种植,实现蔬菜产供销一体化,已形成“协会+农户”经营模式。协会引进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创办示范样板、举办技术培训班、争创地方特色品牌、联系销售市场。创办800多亩水果轮作示范、1000多亩稻菜轮作示范、4000多亩烟菜连作示范、5000多亩高山反季节蔬菜示范。为农户每年举办技术培训,让农户有样可学,不断深化现代农业意识,提高经济收益。
产学研服务模式。道州玉华鹅业公司以永州工贸中专学校为核心群共建基地18个,与湖南农大签订合作协议,实行产学研结合带动农户发展。公司与农大协作改良新品种、研发饲养新技术、培育优良种苗,又与农户签订年度供种苗、饲料、技术、销售合同。实行保底价收购,农户可以自由在市场上销售,销售价格低于保底价的,差价部分由公司补助。现发展农户4500户,年出笼灰鹅90万羽。该模式有科研院所为后盾,为农户提供先进的养殖技术、优良的品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具有旺盛的发展潜能。
“合作社+农户”服务模式。华容县东山镇黄合村在村支书带领下,创办合作社,将全村农户和全村100多亩土地集中起来,发展粮食生产,水稻种植实现优质化。全村以合作社为合作平台,分工协作,12名村民小组组长为管理员,负责耕种防等统一服务,农户负责水稻种植的日常田间管理,村主任负责耕种的统筹安排、技术指导和工作流程的组织监管及生产物资发放,成片经营、统一管理,推广优质稻和绿色生产方式,打造品牌效益,深受农民欢迎。
全面构建政策体系
第一,小农户自身发展扶持政策。设立小农户产业进步促进项目。小农户产业发展除享受国家普惠性政策补贴外,获得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的,生产规模超过原规模1倍以上的,经营水平高且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全面提升的,分别给予一定的资金奖补。
第二,融合发展扶持政策。一是管理融合扶持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和其他有实力的农业企业,采用统一模式进行管理,包括生产加工过程管理、产品标准管理、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检测管理、产品营销管理等。按纳入管理的对象数,每1000户奖补10万元以上。二是质量融合扶持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将附近的零散小农户,纳入质量提升范围,开展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对小农户生产的农产品纳入检测,统一标识、统一开具合格证明、统一追溯管理。对达到要求的,按纳入的小农户数,每100户奖励10万元以上。三是服务融合扶持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采取统一服务的方式带动小农户发展,如统一提供种子、种苗、农资服务,统一提供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统一销售服务等。对服务带动10000户以上农户发展的,奖励1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