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蓝天绿水肥沃地,让生态环境更美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11  浏览次数:81199
内容摘要: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把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

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把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日前,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联合主办的“全国生态循环农业暨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交流活动”在四川省绵阳市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农村能源、秸秆综合利用等相关代表现场观摩了绵阳市、德阳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与秸秆综合利用的成果展示。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全国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各地涌现了不少各种类型的先进典型,也有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亟待实践中的创新突破。

统筹协调,形成快速发展好格局

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快速发展,在制度法规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又先后印发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等,持续强化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宏观引导。同时,各地也十分重视规划引领作用,出台了地方农业产业建设方案。全国有21个省份出台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规章,11个省份出台了耕地质量保护规章,13个省份制定了农村可再生能源规章,有力保障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李波在交流会上介绍说,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的重点项目陆续实施,取得良好成效。2017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包括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农膜回收和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等方面,掀起了全国农业生态转型的发展浪潮——在4个省市、96个畜牧养殖大县试点推进沼气工程,发挥着生态循环、污染治理、能源供给等方面的复合作用;在西北地区开展100个农膜回收示范县,重点用膜地区回收利用率达到80%左右……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的价值日益显现。

陕西延川地区,通过“猪—沼—果”模式生产出的有机绿色苹果深受老百姓欢迎,同时,社会化的服务方式解决了一家一户不养猪还能用沼气的问题。这一切都得益于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带动体系的建立。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相继开展了3个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10个循环农业示范市、102个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1100个美丽乡村等建设,还在全国不同类型地区建成13个现代生态农业基地,在省、市(县)、乡、村、基地五级平台上初步形成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带动体系,构筑了“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多样化发展格局。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离不开新模式、新技术的支撑。2014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连续支持建设了13个生态农业基地,凝练形成了西北干旱区节水环保型、黄土高原区果园清洁型、西南山区生态保育型、南方水网区水体清洁型、北方集约化农区清洁生产型、城郊多功能型等6大生态农业模式。其中,包含着山区茶园生态种植、旱作农田生态栽培、生物共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4大类23项重点技术,在不同基地上得到了示范应用,在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的同时,取得明显的生态效果。综合利用,打造生态循环价值链

生态循环农业促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将整个农业生产带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在绵阳鸿丰牧场生态循环农业观摩现场,各省区代表无不感叹“物尽其用,变废为宝”。2016年,位于绵阳市安州区黄土镇的鸿丰牧场成为国家首批区域生态循环农业试点。该公司配套建设秸秆饲料化工程、粪污处理工程和农田消纳工程,采用“奶牛养殖—粪污处理—还田利用—秸秆饲料化—奶牛养殖”的生态循环模式,布沼液管网45公里,涵盖周边4000余亩土地,同时带动周边农民种植青贮饲料增收。鸿丰牧场生态循环农业的典型模式,实现了种养结合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形成了生态循环价值链,提升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秸秆资源化利用是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的热点。近年来,焚烧秸秆造成的空气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广泛重视。2016~2018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累计投入中央财政资金38亿元,先后在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2个省区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试点区内秸秆焚烧情况得到有效控制,所有试点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或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据悉,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要由试点示范转向全国铺开。到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露天焚烧现象显著减少;力争到2030年,全国建立起完善的秸秆收储运用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基本实现全量利用。李波在交流会上表示,当前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要根据“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就地就近”原则,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利用为主攻方向,下一步将按要求抓紧制定全量利用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建设,落实创设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体系。

“生态循环农业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推动了农业发展提档升级,也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效应。2015年,绵阳市在四川省内率先启动‘沃野绵州’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工程建设,全域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通过生态循环工程,我市着力构建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具有绵阳特色的绿色农业带动了区域发展,更带来了蓝天、碧水和清新的空气。”绵阳市副市长经大忠在现场交流会上表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现了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和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双丰收。

瞄准问题,开辟多元发展新途径

据介绍,目前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在规划、技术和资金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少整体性、全链条的规划设计,不能更好地指导、引领全国和各地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二是缺少适应不同类型区、不同主导产业、不同生态问题的集成技术解决方案,系统指导性不强。三是普适性、持续性的扶持政策和资金依然缺乏,难以对各地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形成持久放大效应。

李波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工作力度,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

“未来我们将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水平推进、高标准建设,着力推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的综合利用模式。”李波说,“针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规划引领,健全相关技术支撑体系,创设发展扶持政策,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和示范园区的创建工作。”

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制度作为此次交流会的重要内容受到与会代表的关注。农业农村部生态总站王飞处长表示,计划从2019年开始,建立全国秸秆资源台账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建立科学规范的秸秆产生量和利用情况调查监测标准和方法,搭建国家、省、县三级秸秆资源数据共享平台,掌握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和利用情况,为各级政府制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现代管理手段支撑。”王飞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蓝天绿水肥沃地,让生态环境更美好”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111/6379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