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辽宁铁岭:从“乱炖”到精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10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465
内容摘要:在辽河滋润下的广袤黑土地上,松辽平原中段的辽宁省铁岭市物产丰富。现如今,土地多、粮食多、肉蛋奶多的传统优势在新常态下日渐
 在辽河滋润下的广袤黑土地上,松辽平原中段的辽宁省铁岭市物产丰富。现如今,土地多、粮食多、肉蛋奶多的传统优势在新常态下日渐式微,传统农业显示出精品不突出、品牌不响亮、产品价值低的劣势,如何将传统低层次、低附加值的种养业基础优势转化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市场和品牌优势,让传统农业大市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是摆在铁岭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的试卷,而且是一道必须答好的试卷。

铁岭市市长李士伟对铁岭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发展现代农业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铁岭的农业基础条件好,农产品有优势,但是我们的好产品都做成了低附加值的‘乱炖’,资源优势没有变成产业优势。”他认为,要抓好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把农业的基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需要通过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抓好设施农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把农业的品牌化、标准化、国际化做出来,实现高质量高品质农业发展。

种好粮,守好仓,以粮为根做好基础产业

“2017年粮食产量达到92.4亿斤,连续4年突破90亿斤。”铁岭市农委主任李福罡说,铁岭市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具有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土壤资源,是辽宁省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全国首个以市域为单位的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有1011万亩耕地和果园通过国家环评。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目前粮食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1/5,商品粮占全省商品粮总量的1/4,畜禽存栏量、出栏量均位居全省前列,是沈阳等周边城市的“米袋子”“菜篮子”和“肉库”。

优质的农业资源禀赋,孕育了铁岭大米、开原大米、铁岭玉米等16个地理标志产品。“粮食种得好还要卖得好。”记者在昌图县亮中桥镇东兴村的丰满源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看到,前来售粮的大车一辆接一辆。“合作社在国家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支持下,2018年新建了3万吨的储备库,可以为周边村民代收、代储1.5万亩的玉米。”东兴村党总支书记、合作社理事长吴艳良介绍,合作社给农民提供“五代服务”,即代脱粒、代运输、代烘干、代储存、代销售,农民把粮食存在合作社,随时用钱随时可以卖粮,合作社相当于农民的粮食银行,一般比卖给小粮贩每斤多0.03-0.05元钱。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是铁岭市抓好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全市完成754.9万亩城市周边和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建设高标准农田16万亩。2017年机械播种717.6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9%。在铁岭县、昌图县实施了“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农作物实现良种全覆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2017年,铁岭市玉米播种面积600万亩、亩产达684公斤、总产量达80亿斤,玉米平均亩产在全省名列前茅,玉米耐密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玉米螟综合防控、全程生产机械化全面推广普及。

“铁岭县是全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整建制推进试点县,2018年实现粮食总产量达10.3亿斤。”铁岭县委书记孙永东向记者介绍了全县的粮食生产情况。以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铁岭县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耕地轮作等项目,提升耕地质量。

“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是农业大市铁岭市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党中央对黑土地上产粮大市的要求。”在采访中李士伟谈到了他对粮食生产的认识。多年来,铁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市的粮食生产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优越的粮食生产条件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作为铁岭的优势产业,2017年,全市生猪出栏425万头,牛出栏16万头,羊出栏35万只,家禽出栏7600万只。

全市高标准生态养殖场达到90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率达到70%以上,是国家畜牧产业政策扶持的重点市之一。

几年前,开原市八宝镇南四家子村为壮大集体经济,利用105亩闲置的原砖厂用地,引进开原市胜利牧业公司作种鸡养殖场,该公司是一家全产业链的肉禽类加工型企业,是辽宁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7年南四家子村利用省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200万元,村自筹资金10万元,与胜利牧业开展肉鸡养殖合作,新建了3栋鸡舍,养殖环节由企业负责,项目资金到期返还,村里不承担风险。村党支部书记刘景利说:“从2017年11月开始运营,当年获利2万元。去年村集体获得利润11万元。公司安置村民就业17人,增收40多万元。”

抓特色,突优势,十大产业领跑“铁”字号

走在铁岭市的黑土地上,榛子、梅花鹿、寒富苹果、柞蚕、山野菜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优势明显。设施蔬菜、苗木花卉、花生、中草药材、食用菌等传统产业方兴未艾。铁岭市有林地面积646万亩,榛子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铁岭榛子”产量约占全国平榛(榛子的一个野生品种)总产量的80%以上,榛林面积、榛子产量均为全国之最。2016年铁岭县被授予“中国榛子产业第一县”,开原市被授予“全国榛子产业示范县”。2017年,全市榛林面积为113万亩,产量达3.1万吨,全市有各类榛子加工企业77家,榛农约1.8万户。铁岭市先后荣获“中国榛子之都”“国家榛子生物产业基地”“辽宁省榛子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等荣誉称号,“铁岭榛子”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铁岭县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核心,加大“三品”认证力度,去年新申报4家绿色食品标识,标准化面积保持在98万亩。

凡河镇是铁岭市和铁岭县政府所在地,该镇利用临近市区的优势,大力发展蔬菜大棚。“我们村一共有5000多亩地,建了480座蔬菜大棚,全村600余户农户几乎都种菜,现在又种植了无花果、桑葚、火龙果等北方少见的品种。”凡河镇岳王庙村党支部书记吉飞说,岳王庙村的辽宁依农蔬菜育苗中心年可繁育蔬菜种苗1亿株以上。

铁岭的设施蔬菜种植主要分布在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西丰县的74个乡镇,总占地面积4.26万亩,自然棚室2.5万个。2017年全市设施蔬菜总产量为21万吨,蔬菜专业合作社23个,蔬菜专业批发市场2处,年交易量5.3万吨,年交易额7000万元。

彩色苗木是铁岭特色优势产业,在开原市八宝镇清风村的苗木基地里,记者看到摆放整齐的黑果花楸苗育杯,基地共建有日光温室大棚100座,年产黑果花楸容器苗600万杯。“通过发展全光照穴盘生产技术,改变了开原传统的扦插模式,极大提高了苗木稀有品种扦插繁育的成活率。”基地创办人王宇说,目前基地先后在开原市靠山镇、松山靠、八宝镇、业民镇、李家台镇等建设苗木基地1500亩以上,年产各类绿化苗木70余万株。

作为新一代苗木产业带头人,王宇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带头到国内外实地学习考察,引进苗木新品种,几年来引进的国内苗木新品种有金叶接骨木、偃柏、北美海棠、黑果花楸等,推广发展面积达1万亩以上,丰富了开原苗木产业品种,带动了开原市500余人增收致富。开原市种植彩色苗木达11.4万亩,是“中国彩色苗木产业第一县”,成为全国彩色苗木的繁育基地和销售集散地。目前,铁岭市彩色苗木发展形成了密枝红叶李等五大专业生产区,有苗木从业人员5万人,苗木花卉专业合作杜和从事园林绿化服务的公司100余家。苗木花卉产品销往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到俄罗斯、德国、韩国、朝鲜等国家。

走进“中国鹿乡”西丰县,琳琅满目的鹿产品比比皆是,这里是梅花鹿的天然牧场,全国三大鹿养殖县区之一,全县有4万多人从事与鹿相关的饲养、加工和销售工作,从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11.4%。2017年,该县鹿饲养量3.5万只,年产成品鹿茸15余吨,实现产值30余亿元,各类经销及加工企业360家,年可加工和经销鹿茸500余吨,约占国际鹿茸产量的50%。西丰县先后荣获“中国鹿产业第一县”“全国鹿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等荣誉称号,“西丰鹿茸”“西丰鹿鞭”成为地理标志商标。

位于“世界黄金玉米带”的优势,给铁岭市的食用菌提供了丰富的“培养基”。西丰县利用玉米芯、玉米秸秆作为培养基获得成功,新开发姬菇17万棒,滑子菇13.5万棒。更刻镇忠信村党支部书记赵淑芝带领村民发展食用菌产业,2017年扶持产业大户张金云成立了源泉食用菌合作社,推广“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打造了“扶贫车间”。目前,食用菌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120人脱贫致富,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铁岭县“峪发”黑木耳、西丰县“冰砬山”香菇,除在本地销售外还销售到北京上海重庆、福建等地。

榛子、设施蔬菜、苗木花卉、花生、梅花鹿、寒富苹果、柞蚕、中草药材、山野菜、食用菌十大特色产业是铁岭重点扶持的产业。铁岭市通过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以打造“铁”字号农产品品牌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声誉的铁岭农产品品牌。

铁岭市副市长张世伟向记者介绍:“目前,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铁岭农业正在优化结构,通过调整结构从土地中获得更大收入,逐渐将玉米调整为其他附加值高的农作物,因地制宜,山上、平地、林下经济共同发力。”

深加工,出精品,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效益

铁岭出产的农产品有特色却亮点少,有的规模大、市场大,却价值小,更没有形成产业价值、品牌价值和市场价值。张世伟道出了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农业产出多为‘原字号’和‘初字号’低端产品,‘不富民、不富税、不富产业、不富集体’。加工业不发达,税收难增长。农村集体虽有庞大资源,却未形成有效资产,资产又未能形成有效交易,农民和村干部虽然勤劳、勤奋,但依然‘民不富、村不强’。”铁岭的农产品是“特而不精、劳而不富”,如榛子等特色产品种类多,有较好影响力,但精深加工层次低,全产业链模式少,品牌附加值还有提升空间。铁岭市农业在转型发展中必须以建设辽宁乃至全国农产品加工基地为目标,努力构筑铁岭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为此,铁岭市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铁岭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的文件,提出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铁岭县在全市率先实行了“飞地招商”,没有条件的乡镇引资企业落户县工业园区,也能享受到财政与税收分成,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在总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已初具规模的铁岭县农产品加工园区,记者看到,整个园区分为大豆专属加工区、农产品初加工区、食品加工区、果蔬加工区、干果加工区、饲料加工区等。到2018年上半年入驻企业27户,其中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亿元。

“去年园区产值有望过100亿元。下一步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园区达到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标准。”孙永东说,要突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重点打造生产、加工、物流、服务等功能板块,力争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目前,铁岭市在粮食产业上,有益海嘉里等玉米重点加工企业10家,年加工能力约130万吨;有昌图六和农牧等饲料加工企业8家,年加工能力约60万吨。水稻上,全市获得粮食收购许可证的大米加工企业共54家,年加工能力100万吨,储存能力15万吨。

开原市庆云堡镇河东村以水稻种植为主,铁岭市绿荷工贸连锁有限公司依托该村,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公司为龙头,带动基地、合作社和农户发展,吸纳农民入股。企业让利于农民,使龙头企业与荣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及农民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公司拥有储存仓6座,储粮能力4500吨,日加工能力60吨。

辽宁曙光农牧集团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利用铁岭优质农牧生产基地优势,已形成集畜禽良种繁育扩繁推广、养殖基地建设、饲料及饲料原料加工、玉米收储贸易及精深加工、肉鸡生猪屠宰、速冻调理肉制食品、电子商务、曙光金融等全产业链于一体的大型农牧企业集团,全力打造“曙光农牧产业园、安全环保产业链”的循环经济综合体。

“加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重点打造粮食、肉类、特色产业三大加工产业集群,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效益。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推动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上水平。到2020年,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1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李士伟对铁岭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进行了谋划,铁岭市以沈铁工业走廊及工业园区为载体,吸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向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工业园区和小城镇集中。在重点工业园区中,规划建设食品工业园和农产品加工区,集中摆放农业产业化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全市已初步形成的农产品加工园区10个,主要有铁岭县农产品加工园区、开原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昌图县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丰县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等,其中西丰县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是辽宁省第一批“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集聚区”。

铁岭市农业正在从“乱炖”逐步走向精致,从“小散乱”的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加工产品转变,这是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的转型之路。必须立足粮食之根不放松,大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粮食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围绕特色产业创好“铁”字号品牌,通过“铁”字号区域性地理商标,提升做强一批传统品牌、创新弘扬一批特色品牌、整合打造一批旗舰品牌。通过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效益,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辽宁铁岭:从“乱炖”到精致”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110/6377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