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探寻绿色有机产业新风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09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944
内容摘要:外国友人在绿博会现场品尝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定制葡萄酒。2018年12月,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
 

 

外国友人在绿博会现场品尝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定制葡萄酒。

2018年12月,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在厦门开幕,这是两个“重量级”农产品展会首次合并举办。无论从参展商的数量、场馆面积规模,还是内容的丰富性、国际化程度等方面来看,此次厦门展会都创下了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国内展会的新纪录,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2018年岁末是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厦门展会的举办将绿色食品这一伴随我国农业农村改革成长壮大的新兴产业再一次推到了舆论的中央。当下的中国绿色食品工程已经摸索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融合发展的绿色农业新路,尤其在十九大召开之后,绿色、有机食品既是先进农业发展理念的集合,也是农业农村转变生产方式、转换增长动能的抓手,为农业农村发展贡献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历经20多年打造,已经成为我国绿色食品精品展示的大窗口、产销对接的大平台、合作交流的大市场、思想碰撞的大盛会;透过厦门展会的盛况,可以窥见中国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发展中的即时走向——这其中既顺应时代潮流、也不乏锐意创新。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正在悄然形成。

营造高品质农产品消费氛围

在此次厦门博览会上,共有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7个展团参展,参展企业数量达到2253家,产品品种上万个。据组委会提供的权威数据,仅在三天的展会期间就实现订单交易额33.8亿元,除此之外还达成合作意向金额45.8亿元。其中绿博会参展企业1699家,实现订单交易额32亿元,比上届增长9.6%,意向成交金额40.2亿元;有机博览会参展企业554家,实现订单交易额1.8亿元,达成意向成交金额5.6亿元。

数字繁荣的背后,是消费群体中对绿色、有机食品为代表的高品质农产品日益增强的认同感。专程从福州赶过来的李女士感叹:“以前买农产品都是在集贸市场,不看牌子,也不关心产地,现在会更关注农产品的品质,也越来越多选择绿色、有机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营造高品质农产品的市场氛围,此次厦门展会将绿色、有机两大精品展会合并举办,充分集中资源。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提供了3.7万平米的总展出面积,标准展位1500余个;除了一些涉农的主流、综合媒体的广泛参与,视频直播平台、微信微博等新潮的传播方式也屡见不鲜。在展会现场,游戏竞赛互动、民俗歌舞表演、产品服务品鉴等多重内容让人目不暇接,大大拓展了传统展会的表现形式,使“场内场外”都热闹非凡。

除了搭建展示平台,组委会还邀请了2000多家专业采购商,现场商务洽谈的气氛异常活跃。在场馆内,可以看到中粮我买网、京东生鲜、苏宁易购、苏果超市、深圳华润万家、深圳百果园、永辉超市、大润发、人人乐连锁商业、北京一亩田、沃尔玛等一批大型商超与知名电商的积极参与,充分实现产销对接。

借展会契机,“2018中国绿色食品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十三届有机食品市场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同期举行,政府机构代表、农业绿色发展和品牌研究领域国内外专家、企业代表等共商农业绿色发展大计,全面分析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来自IFOAM、Bioaudita等国际组织的多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作主题发言,形成了关于绿色、有机产业严谨、深入、富于建设性的讨论氛围。

价格、品质之后的标准博弈

此次博览会在邀请境外企业参与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凸显出我国绿色、有机产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蓬勃动力。来自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俄罗斯、韩国和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7家境外企业来到厦门,同时还有数十家境外采购商专程到会,展会国际来宾数量为历届博览会最多。

在有机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背后,是标准的互认和博弈。据了解,有机农产品的概念来自于国际有机农业实践,在诞生始初就致力于将农业生产、日常劳作同地球环境密切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理想的一种相处方式,在经历了有机农业1.0、2.0时代之后,伴随着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的成立,一系列具体的有机规范和标准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2014年土耳其国际有机大会宣言中进一步更新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有机理念,即构建一个促使土地、生态和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系统,这也标志着有机农业来到了3.0时代。

在我国,原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19630.1-2011》对有机食品的种植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包括土壤转化、施肥、防治病虫害等。有机农产品日益成为高端消费的代表,当前经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有机生产企业有1100多家、有机农产品4000多个。

当前不同国家和地区相关的法律体系、标准认证体系、监管体系还没有实现等同互认,我国目前只和新西兰签订了有机标准的互认协议。除了国家层面,一些民间认证机构如获得他国的认可,那么经过该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农产品也拥有相应国别的有机资质。

中绿华夏是农业农村部推动有机农业运动发展和从事有机食品认证、管理的专门机构,也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国内第一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目前已经承接了80多家境外农产品企业的认证业务。在厦门展会上,其负责人张慧告诉记者,目前就国际农产品贸易来看,除了价格、质量、品牌层面的竞争,“标准”的博弈格外重要;国内消费市场的持续繁荣为中国有机标准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话语权。

以品牌化策略提振绿色、有机产业

近年来,品牌农业成为了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构成。一些优秀的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正在和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结合起来,一方面使得绿色食品的数量在以每年6%的速度快速增长,同时也进一步推动品牌农业按照生态化、标准化的理路发展。

云南为例,绿色有机的农产品认证工作,直接和政府主导的区域公用品牌联系起来。在2019年伊始,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就制定并公布了《云南省绿色食品“十大名品”评选管理办法》,今后每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次“十大名品”评选活动,参与的企业品牌必须是云南省境内生产、且获得了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获奖的企业品牌将得到云南省级奖励,总金额超过4000万元。

在厦门展会上,农产品品牌与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相得益彰,“德清源鸡蛋”“北大荒长粒香”“洞庭山碧螺春”“乌珠穆沁羊肉”“中宁枸杞”等品牌一一亮相。在这些响亮的牌子背后,不再是单纯的广告策划、包装,人们更加看重由绿色、有机标准所提供的实实在在的品质保障。

一些绿色环保农业投入品、农业环境与产品质量检测仪器设备、农产品加工储存包装设备也纷纷亮相,不少第三方农产品认证服务机构和电商服务平台也来寻求合作商机。其中,以打造品牌为核心内容的专业化服务机构成为了绿色、有机农产企业关注的焦点。杭州芒种公司提出了“中国农业品牌化一站式服务平台”的理念,其打造的长白山人参区域公用品牌在本届绿博上受到广泛关注。芒种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巧佳告诉记者,公司目前专注于农业领域的品牌战略研究、规划等以品牌化为引领的一站式服务,和绿色、有机认证品牌的合作能够充分挖掘彼此的潜力,为农产品品牌注入更多生态元素。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树立中国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品牌形象,从2003年开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每年都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纳入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准入的基本条件;通过农业“走出去”和农产品市场营销财政专项的支持,由农业农村部组团参加德国纽伦堡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日本东京食品博览会等国际展会,并与IF?OAM、FIBL、ICROFS等国际知名机构开展生态农业的合作。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探寻绿色有机产业新风向”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109/6375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