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包括蔬菜,肉类,水果(分南北与进口),副食(包含干货),没每个大类的价格机制都不太一样,非常反感现阶段国内夸夸其谈制度建设的众多学者们一些比较一般性的研究过程和理论知网上浩如烟海,日本美国和欧洲的案例来来去去也就那些,说烂了也在国内也不见效果有多好。
建议题主先看看理论研究上的,再去所在地一级批发市场,如北京新发地,深圳平湖(原布吉),去走走看看,与运货的师傅和批发商们聊一聊,很多关于农产品的价格痛点成因也就自然了解了。除此之外,期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远期价格的形成,给未来交易提供了参考和价格锚,但农产品期货与实际中吃的比较多的还是有些区别的。
其主要原因更多的还是要依靠供应量以及生产成本决定的,其次才是需求因素和可替代品,之后是其它。后来为啥没有做了?因为国家宏观调控,价格幅度变化没有预期的明显。
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上农产品其实也涨了很多,看看超市中的大米,10块钱一斤的已经屡见不鲜。但农村收割完的粮食涨的很少,比如最近的水稻收购价就1块2左右,实在是因为这些粮食来自于农村,而种地的农村实在是弱势群体,没有代表权和定价权。
部分粮食的价格现在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情况,从供求关系来考虑,粮食的需求很稳定,需求的价格弹性也很低。这两者互相作用,粮食的供求关系不会有太大变化。粮食生产没有门槛,谁都能做,在生产中消耗的单位劳动量非常少。
这和蔬菜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对于生产粮食来说,最重要的变量是耕地和灌溉,粮食生产技术不会有太大变化,从长期来看粮食价格不应该有波动,短期来看虽然国际市场有剧烈波动,但是在国内市场经过政府平抑(不是压低)之后供求十分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