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腰鼓之乡展新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03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421
内容摘要:提起陕北安塞,人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黄土高坡上,一群白头巾、白衣、红飘带的壮汉,尘土飞扬,灵动身影,鼓声震天,气吞山河
 提起陕北安塞,人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黄土高坡上,一群白头巾、白衣、红飘带的壮汉,尘土飞扬,灵动身影,鼓声震天,气吞山河。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不仅是著名的“腰鼓之乡”,还是绘画、剪纸、民歌、曲艺之乡。当前,这里正以乡村文化旅游为突破口,奋力勾画一幅乡村振兴图景。

“乡村振兴要实现‘农村新、农业强、农民富’,必须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特产品后整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多方面推进。”安塞区委书记任高飞说。

“一村一品”振兴农村产业

实现乡村振兴,是安塞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安塞整体提升的内生动力。2018年以来,安塞区大力实施“农畜富民”战略,通过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示范镇、示范村建设,补齐粗放型结构、规模化程度不够、市场化程度不高的短板,让农业、畜牧业真正成为安塞的特色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沿河湾镇贾家洼村日光温室大棚里却是春意盎然,3万多株香水百合香气袭人。“现在,这棚百合已经订购一空,都将销往全市各地,预计全年纯收入可达10多万元。”花棚主人王世杰笑得合不拢嘴。

“2018年,全区引进鲜花品种4个,有玫瑰、非洲菊、百合、康乃馨,种植面积约50亩,年产鲜花可以达到300万-350万枝,基本能满足市区及周边各县区需求,就目前的行情来看,种花比种菜的效益基本能翻一番。”安塞区蔬菜局局长常玉兵告诉记者。

走进金明街道办西营文化村塞北牧场,十余只湖羊正在“腰鼓楼”里悠闲地吃草,还有多只在“跑场”上晒太阳。这些外形像腰鼓的建筑就是它们的“羊圈”,吸引许多游客的拍照。

2018年以来,安塞区通过调整全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壮大养殖基地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建设了一批“塞北牧场”,提升村民收入。

“养山羊每年每只最多收益300元,用肉用绵羊替换山羊,每年每只羊的收入能达到近千元,而通过产业的后整理深加工之后,农民的收入能在这个基础上增加5倍。”安塞区畜牧局局长盛小云介绍。

据了解,2018年安塞区已建成塞北牧场5个,新建、改造家庭养殖场510个,新建大棚569座、弓棚593座;同时引进湖羊8100只,羊子存栏21万只,人工种草4.95万亩,发展香菇268.2万棒,新建矮化、短枝苹果园10736亩。此外,安塞生物有机肥厂、4.0智能选果线、冷藏库等农畜业深加工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山地苹果产地交易中心、蔬菜分级包装点、30万吨肉羊屠宰及精深加工厂也在有序推进。

生态宜居夯实农村基石

行走在安塞新农村里,清风拂面,乡村风景犹如一幅幅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呈现在眼前:一幢幢房屋错落有致,乡间硬化路干净整洁,河水从村前缓缓淌过,忙碌的村民们奔走于田间地头,欢声笑语回荡在乡村。这是一幅幅生态文明的乡村美景图,诉说着鼓乡农民的幸福生活……

安塞区按照“绿色进村、花带上路,园林进城”的战略,以分区、分类、分步实施为原则,大力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同步推进,力争将乡村建设成为生态美、产业强、群众富的农村生态综合体。

“村容整洁美丽了,人的心情也变好了。”在安塞区招安镇龙石头村广场上晒太阳的村民宋占亮说,“现在大家都自觉履行《村民卫生公约》,看着这么干净的家园,幸福感倍增。”

在宋占亮家里,经过改建的水厕属于三格式化肥池,经过密封、厌氧、发酵,可以将粪液回收利用到田地里。“真正做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宋占亮笑着说道,“水厕干净、卫生。我们的生活也像城里人一样啦!”

厕所革命是安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头戏”。2018年,安塞区11个镇街计划旱厕改水厕3600户。除此以外,安塞区还将水污染治理与厕所革命结合起来,对区域内所有沿河修建的厕所进行了拆除,从源头杜绝粪便直排、渗漏、满溢,改善了河道水质,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

“以前村里环境不好,日子过得都没有精神头,这些年村里的产业兴旺了、农民腰包鼓起来了、环境越来越好了,心里也越来越敞亮了。”龙石头村党支部书记刘占飞说。

传统文化点亮农民生活

安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2018年,安塞区按照“文化输出、旅游导入”和“文化养民、文化富民”的思路,围绕腰鼓、民歌、剪纸、绘画、曲艺等民间文化“五张名片”,统筹推进“文化+旅游+农业+精准脱贫”深度融合发展,有效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投资6000余万元,重点打造“三村一园”,建成了“千人腰鼓”表演村、“东方毕加索”绘画村、“陕北信天游”大舞台3个文化产业村和高桥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还建成了化子坪镇小南沟、金明街道徐家沟等5个集垂钓、烧烤、水上娱乐等为一体的生态山庄。

提起文化村建设为群众带来的好处,安塞当地资深腰鼓手陈丕亮深有体会地说:“以前打腰鼓没有固定时,收入也不固定。现在好了,冯家营千人腰鼓村每晚都有演出,前来观看腰鼓表演的人络绎不绝。表演者基本上是附近的农民。政府每月给腰鼓手发工资,男性2800元,女性2300元,另外每场表演还有20元的补贴,算下来每人每个月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除了演出和排练之外,这些农民还可以各自在家干活,解决了以前外出不能顾家的矛盾。安塞腰鼓教练领队韩磊也表示,文化村的开展吸引力很多外出打工人的“回流”。

“我也成了上班族了!”说话的是在冯家营文化村景区当保安的贫困户米良成,他因妻子脑梗留下后遗症,需要人照顾,放弃外出打工,选择在家门口工作,实现“上班”照顾妻子两不耽误,每月工资2000元。此外,他还在村田园农场打零工,家里的光景也越来越好。

据了解,冯家营村的25户贫困户全部入股到安塞区白坪新时代文化旅游开发公司,每年享有2000元保底分红。2018年8月10日,公司第一次分红当日,拿着2000元分红的贫困户高万伟说:“感谢政府,为我们谋了好出路,让我们农民变成股东。”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06.6万人次,同比增长154.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6亿元,同比增长301.5%,直接带动贫困群众350人,年人均增收达4.2万元以上,间接带动贫困群众2420余人,年人均增收8200元以上,走出了一条文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安塞群众享受到了乡村振兴的发展红利。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腰鼓之乡展新貌”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103/6367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