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进稻田镇崔岭西村的智能化大棚,棚内装备了智能卷帘机、智能放风机、智能监控、智能雾化、智能植物生长灯、以色列智能水肥一体机“智能六配套”。农户通过手机APP就能获取大棚内湿度、温度、光照等信息,根据信息实现遥控放风、补光、加湿、浇水、施肥,大大地节省了劳动力。
今年以来,潍坊市持续推进大棚“两改”,大幅提升农业生产设施现代化水平,有力促进了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更为重要的是,蔬菜产业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懂技术、爱种地的职业农民,在乡村形成了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在标准化方面,潍坊市严把土壤改良、投入品监管、绿色防控、检验检测等关键环节,持续实施“良田-良品”工程,改良土壤28万亩。规划建设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区等规模化农业园区18个,全部按照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确定的标准规范管理。
组织化方面,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村‘两委’+合作社+农户(社员)”的新型经营模式,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826家,60多家农业企业通过新型经营模式,把“田间”与“车间”结合起来,辐射带动80%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
品牌化方面,探索实施“定制农业”“基地直供”等特色营销模式,12家企业与北京海淀区签署了以“2020年北京冬奥会”为重点的蔬菜直供协议。聘请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就“寿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进行整体策划,全市“三品一标”产品达到33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6个。
智慧化方面,大力实施大棚“两改”工程,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15.2万亩。开发蔬菜大数据中心,建设农业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了蔬菜生产“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智能化监管,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区被列入全省智慧农业发展重点内容。
融合化方面,坚持以蔬菜为载体,不断放大蔬菜产业题材,加快发展种子研发、种苗繁育、休闲观光、会展经济、电子商务等关联产业,努力推动蔬菜产业发展方式由单纯的种菜向种子研发、装备制造、模式输出延伸,引导消费方式由单纯的买菜消费向赏菜、玩菜、品菜延伸,向蔬菜文化、蔬菜旅游、蔬菜康养延伸。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乡村振兴尤为需要。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力促农业技术由‘普通化’向‘高精尖’提升,切实保障寿光农业的长远发展和长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