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辽阳城,半部东北史。辽阳古称辽东城,最早因军士屯田而兴起,如今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特色鲜明的城郊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引领辽宁中部城市群现代农业发展。
这个季节本是东北农村的冬闲时光,走进辽东大地,却见一处处的繁忙景象。一栋栋温室大棚里温暖如春,即将上市的草莓初现红色,各种小菜绿意盎然;村庄里的稻米加工厂,水稻加工成大米源源不断地进入千家万户;玉米地里一捆捆打好的秸秆包,等待着被运往肥料加工厂……
现代农业潮涌辽东城。2015年,辽阳市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按照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要求,乘着农业农村改革东风,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满足城市多样化市场需求,实施一批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带)建设转型升级。
探索构建特色农事服务体系,建立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融合人才培训、农技指导、生产服务等,带动农户步入现代农业——服务升级,传播现代种植模式
今年秋收后,灯塔市五星镇牛犋村种粮大户张明利种植的水稻亩产达到1400多斤,比普通农户要多150斤左右。他可高兴了:“这得感谢古城供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在春耕前他们对我的水稻田做了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的含量测试后,发现土壤里含钾过高,通过精确的配方施肥,在翻地前进行一次性施肥省工省力,还抗倒伏、千粒重增加,借助服务中心我也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
灯塔市古城供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都有哪些功能?负责人李静告诉记者:“一是土地托管服务,我们托管了周边8个村的1.3万亩土地,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二是测土配方施肥服务,让土壤缺啥补啥;三是农资服务,把化肥农药送到田间地头;四是培训服务,给农户做农机培训、病虫害防治培训、电商培训等;五是信息服务,通过微信群给农户定时发送各种农业技术信息,将来还要扩展进行金融服务,为农户提供贷款等。”
为将现代化的种植模式传授给普通农户,辽阳市尝试建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构建大平台、挖掘大数据、提供大服务、发展大农业,实现辽阳农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前不久,辽阳市太子河区溢欣家庭农场农事服务中心举办了一场“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会。太子河区沙岭镇南沙岭村的隋好顺听课后很有收获:“我家种了11亩地的玉米,听课后懂得玉米杂草的种类,苗前、苗后除草的方法,知道来年开春选择什么类型的药。”
讲课的宋雅坤是辽宁省12316金农热线的首席植保专家,以前主要通过电话与农户沟通,她告诉记者:“现在通过农事服务中心,农民有什么问题可以与我们直接进行视频,每天都有不同类型的专家在线与农民互动,解决农民遇到的种植养殖技术难题。”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本着服务辽阳农业,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服务中心以市场化方式将现代生产要素有效导入农业,实现农户生产与现代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增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率先推出土地流转经营权贷款业务“种粮乐”,搭建农业金融创新与农村土地流转两个农业改革平台,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
改革探索,增添现代农业活力
11月29日,辽阳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在灯塔市大河南镇前二台村正式启动,村民韩学春拿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证书记载着承包期限、土地面积、每块地的四至范围等信息,韩学春特意拿来土地证给指给记者看:“我家有三块地共10.2亩,四至清楚再也不会与邻里发生边界纠纷,以后拿着土地证可以理直气壮地进行土地流转与抵押。”
为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利用上级政府给的试点资金,前二台村“两委”班子在去年领办成立了家家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从村民手里承包了500亩地,签订了5年的承包合同,土地由村里的大户统一管理经营,今年给村集体分得8万元,明年能分12万元。
辽阳市2014年开展土地确权工作以来,涉及全市47个乡镇街、531个行政村、698个集体经济组织、3757个村民小组、29.39万农户,确权前原登记耕地总面积209.4万亩,其中家庭承包面积198.81万亩。经过四年的工作,完成实测面积243.6万亩。目前,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土地确权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推动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84.7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42.6%,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2320家、933家。今年重点推进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创建,1000亩以上土地股份合作社有26家,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居全省前列。
辽阳市还搭建农业金融创新平台,筹资4000万元创建了农业担保平台,创新开发“种粮乐”“政银保”金融产品,发放惠农贷款2.7亿元;辽阳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国家试点,已累计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6800万元。
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出台多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成为辽宁省率先形成工业反哺农业有效运行机制的样板区——支农惠农,工业反哺农业样板
辽阳构建起较为健全的财政扶持、开发性金融支持、社会资本引入等支农惠农体制机制。2018年,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安排1亿元左右资金,优先保障农业领域发展需要。其中有万亩设施农业建设3000万元奖补资金、农产品加工业发展1000万元奖补资金和秸秆综合利用1000万元奖补资金。
“以前,秋收过后,一直到来年开春,都有人在地里烧秸秆。这两年用不着了,村里有厂子收购秸秆。”辽阳县黄泥洼镇南甸子村的村民李威向记者讲述了从焚烧秸秆到利用秸秆的事,他家有10来亩地的秸秆,即使自己或雇人去烧,也要花人工先将秸秆搂成堆。“现在我帮工厂打秸秆包,一天还能给我开200元,从10月末开始打包大约要收三个月左右。”
这家收秸秆的公司是辽阳禾源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张伟前几年被国家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所吸引,投资建设了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他向记者介绍说:“我们一年能收购周边12万亩苞米地的秸秆,将秸秆加工成生物质颗粒,可以用来烧锅炉或给制肥企业做成肥料。”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城市资本投向农村。从今年4月以来,辽阳市文圣区罗大台镇蒋家湾村可以说是一天一变,由辽阳市宏大集团投资1.2亿元的蒋家湾田园综合体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
宏大集团董事长陈斌满怀激情地对记者说:“蒋家湾田园综合体是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是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蒋家湾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模式,达到生产发展、生态宜居、生活安逸的目标。”
今年以来,辽阳市财政还在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推广、农业基础设施装备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
创新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与辽宁省农科院科技共建成立科技小院,引导农民进行高产高效生产,为实现作物高产、资源高效和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撑——科技小院,整体提升特色产业
来到灯塔市大河南镇新光农机专业合作社,工人正在进行大米加工作业,合作社理事长金哲南向记者介绍:“一天能产出大米30吨,通过种植新品种水稻加工增值,大米一斤能卖到7元钱,这样我们能以一斤高出市场价两毛钱收购合作社社员的水稻,社员一亩地就能增收200多元,这都离不开水稻科技小院的支持。”
辽阳市政府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开展科技共建,本年度着力打造辽阳特色农业产业的整体改造提升,由辽阳市农委牵头设立了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绿色蔬菜生产、绿色草莓生产、特色花卉等10个科技小院。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组建了10个专家服务团队,围绕辽阳市区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着力研究、示范推广了一批粮油作物、果蔬、食用菌、花卉、中药材的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通过小院科技示范作用产生区域效应,辐射、带动辽阳市现代农业的全面发展。
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科技小院和特色果树生产科技小院于2017年3月开始筹备灯塔大米和灯塔葡萄地理标志认证工作,2018年6月5日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灯塔大米特色品种为“辽粳294”,品质优良,经过12项检测标准均符合优质米标准,目前仅灯塔市培植推广。全市35万亩水稻种植面积中,已有9成以上完成了绿色食品认证。灯塔葡萄特色品种为辽峰葡萄,灯塔市是辽峰葡萄的诞生地、配套栽培技术研发地及规模化生产基地。“灯塔大米”“灯塔葡萄”已经成为灯塔市的地域品牌。
辽阳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首席专家侯守贵介绍,专家服务团在10个科技小院示范基地全面落实实施方案的技术内容。累计引进新品种128个,示范推广新技术152项,组织开展科技培训52次,培训农户1564人次;专家赴现场技术指导累计714人次。按照年初制定的10个小院建设的项目实施方案均已超额完成预期指标。
在争取国家级项目上,科技小院专家团队通过积极整合和争取国家粮丰工程、省级重点农业综合开发、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及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等6大类20余个项目在辽阳地区实施,年度投入经费总额已达到300多万元,有力保障了科技共建及辽阳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示范带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