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兰州古法种植韭黄:“金凰后”助农过上“韭肉生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20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423
内容摘要:给韭黄抖土感觉就像数钱一样,麦草下的黄金今年又丰收了。兰州市西固区西柳沟街道张家大坪村村民董玲19日向记者介绍自家的金凰后
 “给韭黄抖土感觉就像数钱一样,麦草下的‘黄金’今年又丰收了。”兰州市西固区西柳沟街道张家大坪村村民董玲19日向记者介绍自家的“金凰后”,她说,“自打十几年前嫁到这里,就和韭黄‘缠绕’到了一起,并过上了幸福的‘韭肉生活’”。

兰州种植韭黄已有数百年历史,“兰州韭黄”,以其茎粗叶壮,色纯黄透亮,味道鲜美而被誉为“韭黄之首”。因其生长时被麦草覆盖,韭菜叶形成“自然卷”,挖出后再经过日晒天然上色,又被称为麦草下的“黄金”。

冬至前夕,张家大坪村的无公害韭黄种植基地迎来了收割季,“韭农”们正用铁锹、铁叉、镰刀等农具收割通过传统方法栽培的韭黄。董玲说,自家有3亩地,能产1万多斤韭黄,今年行情地头价8元/斤,能进账10万元左右。“这几年房子也新盖了,轿车也开上了。”

“去年中科院专家来考察,看到原生态古法种植模式,都说这里是全国品质最好的韭黄。”该村村主任张惠鹏介绍说,韭菜收完了收韭苔,韭苔收完了还有韭黄。韭菜和韭苔就能把成本收回来,韭黄基本就算是“纯收入”了,不仅“一菜多收”,价格也可观,称得上“蔬中贵族”。

张惠鹏告诉中新网记者,进入深秋后,等韭菜干枯了,把油渣埋到地里,再盖上麦草,既滋养土壤,也发热保暖。韭黄在生长的过程中,韭叶卷曲在麦草空隙间,“天然烫发”形成“自然卷”,所以韭菜是“直发”,韭黄是“卷发”。

有意思的是,这种古法种植模式有育苗、倒茬、埋油渣、压麦草等20多道程序,值得一提的是,割韭黄。西柳沟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瑞峰介绍说,首先得把厚厚的麦草草帘揭起来,再把草挑出来,然后把沟里的土挖出来,露出韭黄根茎,用专用镰刀收割,抖土分拣后,最后捆扎放在地头进行一两小时“日光浴”,天然“焗油”,就会显得“金黄灿烂”。

张家大坪村位于黄河岸畔群山盆地间,土壤耕层深厚、空气通透,保水保肥能力强,并富含有机质铁、磷等矿物质。当地生产的韭黄根茎粗壮、叶片肥美,久负盛名。现有种植面积669亩,亩产3000斤,经济效益达14000多万元。“仅仅依靠韭黄,就能给村里人均增收1万元。”张瑞峰说。

不仅如此,当地还建成了无公害韭黄种植基地,成立了张家大坪韭黄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金凰后”品牌。同时,该村也因此成为了西固区“一品一村”示范村。张瑞峰说,这种古法种植的模式需要集体协作来完成,由合作社成员帮助农户收割,再由合作社统一发包给“菜贩”。

他说,“韭农”育苗、病虫害防治都由合作社统一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另外,对韭黄的种植时节,合作社也会按周期进行调节,分几个重要节点进行种植,比如,有冬至上市的,有元旦上市的,也有春节上市的。

韭黄,作为冬春季的一种时令蔬菜,以它独特的辛香气味而成为北方冬至、春节等时节包饺子的首选材料。张瑞峰说,这里的百姓延续了古法种植技艺,种出 的韭黄不仅无公害,口感也很纯正,自然就成了民众餐桌上的“宠儿”。

张瑞峰感慨道,目前全国好多地方种植流程都已改进简化,虽然轻松并可以多收几茬,但这种古法种植逐渐失传。这里只收一茬,不仅要确保韭黄的品质和口感,更是要将这种集合祖辈智慧的农耕文明传承下去。下一步,他们计划将对整个古法种植韭黄流程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把根留住”。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兰州古法种植韭黄:“金凰后”助农过上“韭肉生活””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1220/6351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