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河北:从“一棚新绿”到“蔬菜之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15  来源:河北新闻网  浏览次数:82427
内容摘要:从一棚新绿到蔬菜之乡虽是萧瑟寒冬,饶阳县大尹村镇却绿意盎然。走在这个冀中平原腹地的小镇,随处可见绵延成片的温室大棚。大棚
        从“一棚新绿”到“蔬菜之乡”

虽是萧瑟寒冬,饶阳县大尹村镇却绿意盎然。走在这个冀中平原腹地的小镇,随处可见绵延成片的温室大棚。大棚内,滚圆润红的西红柿、紫中带亮的茄子、青翠鲜嫩的辣椒,绽放着勃勃生机。

在北流满村,79岁的张铁龙在温室大棚里边摘西红柿边感叹,“30多年转眼就过去了,日子过得真快!”在亲历改革开放40年进程的他看来,是党的好政策让他们觉得日子有奔头,干得有劲头!

从1个棚到2.21万个棚

饶阳县第一个蔬菜大棚建在北流满村,大棚的主人就是张铁龙。

1985年初冬的一天,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张铁龙带着4个村民到北京丰台区东高地红星公社参观学习,头一次见到塑料膜搭起的大棚,“红彤彤的西红柿跟小灯笼似的,招人喜欢。”张铁龙至今还记忆犹新。

””大棚里种菜,真是稀罕!”“冬天还能种西红柿,价钱肯定高!”“咱回去也建大棚!”……返程路上,几个人兴奋地讨论了一道儿。到家没几天,张铁龙便在村民们诧异的目光中搭起了大棚。

这一年冬天,北流满村雪地里冒出一棚新绿,饶阳县设施蔬菜产业从此实现了从无到有。

当时,传统种植观念根深蒂固,建蔬菜大棚是件新鲜事,很多人都等着看笑话,张铁龙却毫不动摇。“一年分两季,春天黄瓜,秋天西红柿,第二年就收回了成本,第三年就挣了3000多元。”张铁龙自豪地说,3000元是啥概念?在当时,相当于十户农民家庭的年收入,而城市双职工家庭,每年的收入也不过1000元左右。

一传十,十传百,张铁龙大棚种菜挣了钱成为大新闻。北流满村的蔬菜大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周边的南北沿村、高村、张村,甚至是沧州的献县、肃宁等地的农民们都跑来取经。

种棚菜的多了,蔬菜产量猛增。张铁龙在村南开辟了一个占地60亩的果蔬市场。北京、石家庄、沈阳、哈尔滨、南京、上海,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慕名赶来采购。小村庄成了当地的贸易“内陆港”,一箱箱的瓜果蔬菜从棚室里销往全国各地,一沓沓崭新的钞票鼓起了菜农们的腰包。

2006年,大尹村镇政府规划建设了百里棚菜长廊和万亩棚菜示范区,引导建立果蔬专业合作社,农民从“单打独斗”转为“抱团闯天下”。如今,该镇已经拥有2.21万个各类大棚温室,年蔬菜播种面积6.8万亩,年产瓜菜6.83亿斤,年产值8.3亿元,设施蔬菜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

经过33年的发展,这个北方小镇一跃已成为我省最大、最集中的棚室瓜菜生产区,饶阳县也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

从传统种植到智能农业物联网

如今,张铁龙家的大棚已由一个增加到九个,女儿张艳茹接了班,成为村里的蔬菜种植大户,可是父女的种植理念却不一样。

“原来一亩棚能植3000多棵西红柿苗,现在女儿只栽了2000棵,产量能上去?”为此,张铁龙跟女儿争论了很久。

虽然不管事了,张铁龙却不放心,还是天天往棚里钻,看着女儿今天一个新种植技术,明天一个新管理方法的“折腾”。成熟期一到,产量不降反增,品质还提高了。

张铁龙服气了,“现在讲究的是科学种植,我看不懂了,也插不上嘴了。”

张铁龙父女两代菜农的新老交替,正是饶阳蔬菜产业由追求产量向追求品质转变的一个缩影。

做优蔬菜产业,就要以品质取胜。从2007年开始,大尹村镇在引导菜农标准化生产同时,通过推广高密防虫网、熊蜂授粉、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和黄板诱蚜等生物防治技术,在所有棚室区种出了“不打农药的蔬菜”。并且利用二维码扫描等新科技,对蔬菜生产专业村推行蔬菜“身份证”制度,确保了蔬菜品质。饶阳生产的蔬菜真正成了远近闻名的“放心菜”“健康菜”。

12月8日,南北沿万亩棚菜示范区内,良见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宋长江将刚刚采摘的西红柿装进包装盒,并贴上一个质量溯源二维码,用手机扫二维码,蔬菜的品种、产地、采摘日期,甚至种植户姓名都显示出来。“像这种精品西红柿,能卖到2元一个,而且还供不应求。”宋长江高兴地说。

现在,饶阳设施蔬菜种植,越来越有“科技范儿”。敲敲键盘,就能实时察看生长情况;鼠标一点,就能自动给瓜果蔬菜浇水施肥;原来一个蔬菜大棚需要几个人管理,如今一个人就能管理整个种植基地。众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藏云打开电脑上的农业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棚室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一目了然。

“传统种菜方式,耗时又耗力,现在通过智能农业物联网不仅大幅提高了菜苗的出苗率和成活率,还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刘藏云说,更重要的是自动化管理,使种植更标准、更科学,蔬菜品质更有保障。

好品质也为饶阳蔬菜敲开了高端市场的大门。从当初张铁龙推着自行车四处推销,到现在客商主动登门,抢购预订。宋长江说,他们的蔬菜已经从低端的批发市场,陆续走进北京京客隆超市、天津华润超市、衡水吉美超市等多家大型超市,有的高端蔬菜还出口到了俄罗斯等国家。

“种上一个棚,当年就脱穷;卖完两棚瓜,小车开回家;一户三棚菜,小楼都能盖。”设施蔬菜鼓起了当地农民的钱袋子。张铁龙笑着说,现在大伙儿都盖了新房,买了小汽车,幸福生活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河北:从“一棚新绿”到“蔬菜之乡””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1215/6344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