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党群创业振乡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14  浏览次数:81688
内容摘要:全市171万人口有89万人是农村人口,702个行政村有29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过去,全市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2.2%,集体经济收

全市171万人口有89万人是农村人口,702个行政村有29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过去,全市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2.2%,集体经济收入不到1万元的“薄弱村”占83.1%……一直以来,对于地处甘肃中部的“中国铜城”白银而言,“穷家难当”是制约当地农村发展的瓶颈。

近两年来,白银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摆在突出位置,上下联动、通盘考虑,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奔小康行动,着力推进党群创业振兴乡村计划,坚持用系统性思维打组合拳,让一山一水变股金,用一村一策富一方,努力为白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坚实的基础支撑。

党群携手让“短板”变“杠杆”

“以前,白银市的会宁、靖远等县区的一些村子资源禀赋、区位条件较差,村干部年龄偏大、思路不宽、领富带富能力不强,导致村集体经济薄弱甚至‘空壳’,村级党组织‘无钱办事’‘有心无力’的现象突出。”白银市委书记苏君说,农村集体经济能不能发展壮大,事关白银的“三农”发展大局。为此,市委高度重视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结合实际找差距、找对策,多次召开常委会研究如何“谋篇布局”。

2017年以来,白银市连续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开展脱贫攻坚党群创业互助活动等实施意见,运用农村“三变”改革理念,在各行政村成立以村党组织为主导、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重点的党群创业互助会,并最终确定按照“支部主导型、党员互动型、企业带动型、红色股份型、拓展合作型”五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明确全市设立不少于2000万元的党群创业互助资金,帮助村集体凑足项目发展“第一桶金”。

李永杰是白银市平川区种田乡五星村的一个贫困户,多年来生活举步维艰,不仅日常温饱是难题,而且还欠下了不少外债。白银市委、市政府的《意见》出台后,平川区提出了打造肉驴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这点燃了李永杰心中的希望。

位于五星村的天龙养殖合作社,是平川区第一家规模化肉驴养殖合作社。五星村党群创业互助会成立后,村党支部立即将互助会的15万元资金投入到了该合作社。五星村成立的天龙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呼维明说,党群创业互助会入股资金由村集体按照15%分红,每年创收2.25万元;合作社无偿给贫困户提供技术、场地、服务等支持,为每户贫困户投放种驴两头,带领167户贫困户共同发展驴产业,贫困户养殖率达到了100%,目前五星村肉驴存栏达到了1000头。

在党群创业互助会的带动下,李永杰把自己的3亩土地入股到了合作社,发展起了肉驴养殖,还到合作社打工。“养驴收入6750元,打工挣了2.4万元工资,3亩地的分红有2400元,今年的收入超过3万元了!”收入上去了,李永杰说话的底气也比以前足了。

要甩掉穷帽子,先挖穷根子。村级集体经济属集体所有、村民共有,是党群之间最好的利益链接点。昔日农村发展“短板”,如今却变成了白银撬动解决农村问题的“杠杆”。

人才引领让“弱项”变“引擎”

长期以来,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发展缺技术、缺思路的问题突出。“身处欠发达地区的白银,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群众脱贫,推动乡村实现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和引领。”白银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生发说,面对乡村发展人才缺失问题,白银通过内引外联,全力吸引各路人才“上山下乡”,努力打造以高端人才为“旗舰”、“归根”人才为“航母”、乡土人才为“千帆”的人才“联合舰队”。

人才为白银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加快了当地培育富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步伐。李生发说,在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下,会宁县引进朱蓓薇院士助力亚麻产业发展、靖远引进李天来院士为蔬菜产业发展“支高招”、景泰引进张福锁院士为“戈壁农业”发展贡献智慧。此外,着眼解决乡村发展人才缺失问题,白银还启动实施了万名人才扶贫行动“1+10”计划,累计为全市27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培训电商、种植、养殖、劳务技能、乡土文化等10类人才4845名,为非贫困村培养各类实用技术人才2.2万名。

在白银市靖远县,杨志啸虽然只有30出头的年纪,却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蔬菜神医”。2008年,杨志啸远赴山东寿光学习蔬菜病虫害防治,一年后学成返乡,他从蔬菜医院和温室育苗做起,开启了创业之路。经过10年辛勤耕耘和摸爬滚打,如今,杨志啸已然是靖远县绿源蔬菜种植购销专业合作社(蔬菜医院)的创立人和甘肃省青年创业致富的带头人。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真富。杨志啸的合作社积极吸纳农民社员322户,辐射带动新增蔬菜种植面积4.2万多亩,累计为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381个,创造劳务收入822.2万元。2017年,合作社年综合收入达9100多万元,实现净利润560多万元,所有社员都已全部脱贫奔小康。

创新思路让“闲产”变“资产”

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的顾家善村,靠发展旅游、花卉两大主导产业,打造庭院休闲观光品牌,还被推选为全国百个特色村庄之一。2017年,顾家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逾2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也超过了1.8万元。

是什么让这个几年前集体经济处于“空壳”小村庄迎来大发展?顾家善村党支部书记王维富介绍道,顾家善村先是吸引回乡创业青年成立旅游公司,通过整合党群互助资金8万元、28户贫困户56万元的扶贫到户资金入股,围绕景点打造、配套设施、农特产品销售开展多元化服务,实现收入约10万元。同时,引进白银三润园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建成农家乐,年接待游客量约1.6万人,直接经济收入约52万元,每年定额分红村集体5万元。此外,村里加大了村级闲置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与甘肃恒裕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通过土地入股,投资1200万元建设顾家善1982文化驿站,年收入可达60万元,村集体分红10万元。

这两年,在白银,更多的村庄正在像顾家善村一样实现美丽蜕变。白银市通过实施以党建引领为主导、党群创业为抓手、“三变”改革为平台、村级集体经济和脱贫攻坚产业全覆盖为目标的党群创业振兴乡村计划,为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新型经营主体让“单挑”变“抱团”

景泰县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片区县。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2017年,草窝滩镇三道梁村决定将党群创业互助会资金入股景泰县和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流转盐碱弃耕地1500亩,投放鱼苗4万斤、虾苗16万尾,由村党支部成立劳务协会,根据公司需求进行劳动力入股,解决劳务用工6000余人次。2017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3万元。

“村级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离不开党支部的示范引领和龙头的带动。”白银市相关负责同志说,白银通过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积极培育差异化比较优势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小农户从分散生产的“单挑”模式转向有组织、规模生产的“抱团”模式。如今,“土地出租挣租金、基地打工挣薪金、入股参股挣红金”的发展模式,已在全市702个行政村全面“开花”。

白银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党群创业振兴乡村计划开展以来,全市702个村全部注册成立党群创业互助会,市、县、乡、村共筹集资金1.4亿元,每个村党群创业互助基金都达到20万元以上,已有635个村将资金投入406个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真正让更多农民紧跟党组织找到脱贫“指南针”。目前全市已有38.74%的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76.07%的村达到两万元以上,86.32%的村达到1万元以上。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党群创业振乡村”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1214/6342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