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来,他怀揣强村梦、兴企梦、共富梦,不忘初心永向前,在奋斗中跨越了一个又一个高度,成了与时代同行的追梦人和圆梦人。
一支蜡烛点燃强村梦
1981年5月,邵钦祥等3人各出资500元,蜡烛小作坊开张了。到年底,红利颇丰。那年春节,花园村家家户户分到了“花园”牌红烛。看着摇曳的烛光,贫穷的花园人似乎看到了未来的光芒。
1981年10月,花园村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工厂——花园服装厂;1993年,组建了浙江花园工贸集团公司。
到2004年,花园的“富”小有名气,农民人均收入达3.6万元。就在这年10月,花园村与周边9个村合并,组建新的花园村。
邵钦祥看到了强村的机遇,甩开膀子大干起来。“农民最要紧的是住房。”村“两委”按照村庄总体规划,以农房改造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整体搬迁4个村,整体拆建4个村,旧村改造2个村。几年时间,一个全新的花园村就呈现在世人面前。
2017年,花园村经营收入达520.63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2万元;花园村在“全国300个名村综合影响力”排名中列第三位,成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榜样。
一个项目助力兴企梦
从1981年办服装厂到1993年成立集团,花园办的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产品,产值徘徊在2亿-3亿元之间,企业进入艰难的维持阶段。
“花园集团必须实施高科技战略,一定要上高科技项目。”1993年,邵钦祥在多次出国考察后,开始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构想和尝试。
1996年,邵钦祥跑到中科院要项目,让院长路甬祥很吃惊也很感动。当年6月,花园集团与中科院签订了共同开发维生素D3项目的协议。
项目研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科研经费共投入了7000多万元。连年的大投入就像个“无底洞”,企业资金周转一度非常紧张。倔强的邵钦祥跟维生素D3较上了劲。
事实证明了一切。1998年4月,维生素D3中试成功;2001年,维生素D3投料试产成功,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2003年开始,维生素D3系列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花园集团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维生素D3生产企业。2014年10月9日,“花园生物”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
在高科技产业引领下,花园集团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集团拥有50家全资和控股公司,拥有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业涉及生物医药、新型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等。2017年,花园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30.63亿元。
一份初心放飞共富梦
邵钦祥认为农村带头人“要自己善于致富,更要善于引导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过上小康生活”。
从1981年办厂始,他每年从企业利润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他已将办企业积累的数十亿元财富,无私奉献出来建设家乡。在花园村,每位村民都享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地农民保险、农房改造补贴等30多项福利政策;8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可领2000元到1万元不等的高龄补贴;大学生享有每年1万元到5万元不等的回乡创业基金;困难户可申请扶困补贴,村民看病自费部分还可向村里报销一半。
分发福利解决了村民的退路,而全民创业则解决了村民的出路。
饮食一条街、建材三条街、服装一条街、工艺品雕刻一条街等……花园村通过规划特色街道、开辟专业市场、支持第三产业等措施,在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为村民就地创业开辟广阔天地。截至2017年底,全村拥有个私工商户3483家。
与此同时,村庄的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位于村行政楼一楼的便民服务中心,村民不出村就能办理9类164个事项;在村庄的各个公共空间,安装有3200余个全天候运转的监控探头;村里构建了包括治保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小组、外来人员管理领导小组等在内的调控防治处五位一体的社会综合治理机制,成员达200多人。
通过完善的体系和服务,让乡村有序运转,最终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美好生活。邵钦祥说:“这是我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