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上海浦东塘北村:一只西瓜撬动一个村的产业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05  来源:东方城乡报  浏览次数:81927
内容摘要:如果说发展方向,我想这种模式应该是可靠的选择之一。上海市浦东新区书院镇塘北村党总支书记刘芹弟说的模式,正是刚入驻塘北村不
       “如果说发展方向,我想这种模式应该是可靠的选择之一。”上海市浦东新区书院镇塘北村党总支书记刘芹弟说的“模式”,正是刚入驻塘北村不久的辛江农业技术专业合作社的反渗透膜栽培技术。

据悉,该合作社主要种植彩虹小西瓜和小番茄,种植技术和设备都是从日本引进的。这款西瓜单只重只有500克,纵切剖面瓜瓤红、橙、乳黄相间,像是一道彩虹,而且瓜皮薄,且可以食用,虽然个头小,但每只瓜可以卖到50元。

“粗略算一下,他们的亩产值可以接近60万元,跟种植水稻简直是天壤之别。”刘芹弟说。

如果说辛江合作社用高科技带来了高附加值,那么从刘芹弟手中起家的田博瓜果专业合作社则让村民更有获得感。作为全市首家“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农村合作社党建品牌,成立于2003年的田博合作社,以提高西甜瓜种植技术、解决西甜瓜销售难为初衷,目前通过已经成型的8424品牌,实现带动周边1000多农户、年销售3000多万元,在延续现有产业基础上,建成优质林果种植及加工、物流配送综合产业基地。

据悉,田博合作社目前8424西瓜年种植面积约为2000亩,其中500亩集中在塘北村,其他则辐射带动周围几个村;由35户农户负责种植管理,单户种植面积多在10亩至50亩之间;因为西瓜连作障碍影响,轮作水稻的土地则由家庭农场经营。

党支部引导和党员带头,促进了合作社社员支持和遵守“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标识包装、统一使用品牌”的管理模式,是田博合作社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原因。因此,在当前的“支部+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新型模式下,“我们没有,也不会放弃‘党建引领’这个核心要素。”刘芹弟说。

刘仁是田博合作社目前实际的“操盘手”。与父亲刘芹弟这个“农一代”不同,1983年出生的刘仁刚辞掉公职、进入合作社时候是个“农盲”。他自己找了一亩地当试验田,用了整整一年时间,从播种、施肥、移苗、授粉、坐果到分拣、包装、配送……刘仁整天泡在田间地头,把8424西瓜的种植技术扎扎实实地动手操作了一遍。

之后,刘仁又不断加强学习,参加区职业农民培训,从政策解读、市场营销到经营管理、农业科技等均有涉猎,最终成功获得“浦东新区职业农民培训合格证”。2012年,他正式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

如今,刘仁的团队已经达到12人,且多是三十几岁的年轻人,而刘仁思考的问题也不再单单是西瓜的种植,为减少8424西瓜运输中容易出现的裂瓜问题,他着手组建了一支运输车队,降低了损耗率;看新引进种植的日本细纹网纹瓜的种植情况,为明年的试验做准备;守着电脑看销售报告,分析销售渠道……

从“农一代”到“农二代”,田博合作社用一只西瓜,撬动了整个塘北村的产业兴旺之路。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上海浦东塘北村:一只西瓜撬动一个村的产业发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1205/6329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