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大名草编:妙手天成溢馨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03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189
内容摘要:王群英在展览会上现场展示草编制作。草编是许多农民的老技艺。在河北大名,人们以麦秆制作草帽、提篮等物品。在此基础上,经过民
 

 

王群英在展览会上现场展示草编制作。

草编是许多农民的老技艺。在河北大名,人们以麦秆制作草帽、提篮等物品。在此基础上,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探索创新,又增加了提袋、坐垫、地席、门帘、果盒、纸篓、拖鞋,以及用麦草制作的贴画、贴盒、喜剧脸谱等。麦草贴画,集油画、工笔画等艺术于一身,多表现花鸟虫鱼、虎啸山林、鹿鸣翠谷、悬流飞瀑等题材,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草编已经成为大名的一张名片。

从编个草帽说起

过去每到6月,小麦收割以后,北方农村的孩子们总要缠着家长买一顶草帽戴戴,不少人家还制作草帽。如今,大机器收割和规模化农业发展起来后,这种草编越来越少。在河北大名,还有一些勤劳而聪明的人,在坚持这项工艺。

草编有马莲、莜麦秆、河柳枝条等材料,大名草编特殊在它只用小麦秆为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名农民几乎人人都会草编,白天收割晚上掐“7股草辫”——大名草编的主要工艺,用7股麦秆编成辫状的材料,7股辫就像是画笔,在心灵手巧的民间艺人的手下,可以变化出草帽、提篮、坐垫、门帘、拖鞋甚至服饰、京剧脸谱等等。“快手”一天能掐十来挂(一挂约10米长)。据说价格合适的时候能顶一个二级工人的工资。

虽然掐“7股草辫”不难,可完全掌握草编工艺却并非易事。大名草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群英告诉笔者,以编草帽为例,先到农家收麦秸秆,又称“麦莛”。麦秆通常有6节,能用以编织的却是麦穗以下、第一节以上的茎秆,二三节作配料,其余都不可用;然后将茎秆在水里浸泡2~3分钟拿出。茎秆湿了就会变软,不那么硬脆易折,这样就能掐编了;编的时候,是3根白、4根黑(黑是指颜色污黄的茎秆),掐编及续草是一直以白色茎秆为轴心,如此编出的草辫带着有规律的花纹;将编好的草辫放在大缸或大箱子里用硫磺熏,熏过后便有很亮的光泽,接着就能编制草帽了。最后还可以将浸泡麦秆的水,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漂粉,用开火煮,加温7天后把外面的浮色冲掉,接着涂上彩色颜料,等麦秆晾干,编出的草帽色彩缤纷。

王群英与草编世家

说起大名草编,要提一个人,王群英。今年母亲节那天,王群英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名草编传统手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她说,这是对我们家几代人的认可。

王群英生在大名一个草编世家,从她外曾祖父开始,便掌握了草编工艺,在大名小有名气。王群英的外公、母亲,直到王群英,全家几代人致力于草编。

1985年,王群英从邯郸师专美术专业毕业后,被大名县供销社聘为草编设计师,她很快设计出了草编小房子、草编壁挂、圣诞礼品、洋式草帽、提篮等应时产品,新产品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受到外商好评,热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瑞士等国家。同年《草编人物壁挂》《草编小房子》在北京工艺美术馆展出,荣获河北省工艺美术评比二等奖。

1986年,在观看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丝绸服装模特表演时,年轻的王群英突发异想,草编艺术能否与服装艺术结缘呢?回来后,她开始构思,费尽周折创作了40套精美的草编时装。新品在随后参加的中原艺术节开幕式大型演出和河北省民间艺术展演中受到普遍好评。大名草编艺术一时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1988年10月,王群英到邯郸市涉县写生,途中无意看到一本京剧脸谱画册。正是这本画册,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为什么不把京剧脸谱艺术用草编艺术的形式予以表现呢?”从那时起,王群英便开始潜心研究草编脸谱。2005年,名闻遐迩的草编京剧脸谱系列产品终于大功告成。她选用纯天然麦草,纯手工制作,从构思到绘图再到手工创作,经过选、蒸、漂、染、绣、串、缠等十几道工序制作成草编京剧脸谱。

草编业跌宕沉浮

大名草编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据了解,草编起源于南唐,兴盛于北宋年间。在张择端名画《清明上河图》中便随处可见头戴草帽的百姓,而草帽也是草编中最常见的成品,由一缕缕似辫子般草绳,逐一叠加、缝制而成。王群英说,这一缕缕看似辫子的草绳是由7根麦秸草编织而成,这样的草帽辫叫“花元草”,当地又称“草龙”,是最传统的草编技法。

据传,清朝雍正年间,草编工艺传入大名县境内。在清代中期,大名有这样一个习俗:女孩出嫁后的第一个夏季,要从娘家给男方拿去几顶自己编的草帽,叫“回春帽”。

这个习俗促进了草编制品的流行。随着社会需求量的增加,草帽和草帽辫逐渐从自用转为商品,开始生产销售。新中国成立以前,草帽辫还用来交换小米等生活必需品,这在当地流传的歌谣里可见一斑:草编是个宝,农民离不了,掐个辫子缉个草,灌油盐酱醋有钱了,灾年能换粮,丰年添衣裳。

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名县几乎家家户户掐草辫,掐草辫群众达15万人以上,年产1万余包,产量长期占全省总产量的60%以上。草编加工品种达数百个,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西欧、北美、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大名成为远近闻名的草编之乡。草编产业推动了本地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1996年以来,生意兴隆的大名县工贸联营草制品厂却接连遇到困难。先是河北外贸解体,外销链条断裂,出口受阻;接踵而至的是由于农业科技进步,适宜草编的高秆低产小麦淡出历史舞台,造成原料短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变化,草编业成为夕阳产业,市场日益萎缩。至2001年,曾经拥有700多名职工的大名县工贸联营草制品厂在举步维艰中走到了尽头,宣告破产。

从此,大名草编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蛰伏期。

大名草编重启辉煌

然而,草编却并没有从人们的生活中彻底消失。这种流传千年的民间工艺自有它的顽强生命力。大名的老百姓在麦收后,随手编个草帽、草鞋给孩子做礼物的传统没有消失。

更为重要的是,还有许多像王群英这样的手艺人在坚持这项传统工艺。仅王群英自己这些年已经免费教授了千名学生,传播了草编的传统工艺。在他们的努力下,2008年,大名草编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大名草编入选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值得欣喜的是,在大名县的一些农村,老百姓又自发地种植起了草编适用的麦田,这样一来,便能源源不断地为草编提供原料。随着时代发展,审美多元,崇尚自然的人们越来越喜欢民间手工艺品。大名草编又开始新的辉煌了。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大名草编:妙手天成溢馨香”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1203/6325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