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庄蜕变为“亚洲花都”
春城无处不飞花,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使昆明成为全球3个最佳花卉种植区域。经过多年的发展,位于昆明市呈贡区斗南镇的斗南花卉市场已是仅次于荷兰的世界第二大花卉市场,是全国和亚洲鲜花市场的“心脏”。
每天下午4时,满载鲜花的车辆从四面八方赶来,在斗南花卉市场里集中交易,再运往国内外,繁忙的景象一直延续到凌晨2时。这里每天有两三万人次进场交易,常年拥有2200余户个体工商户、8000余名花卉经纪人,日上市鲜花100多个大类、1600多个品种,平均日交易量1650万枝,交易额1294万元,连续10余年年交易量、交易额、现金量、人流量和出口额全国第一。2017年,斗南花卉市场鲜切花交易量达65.3亿枝,交易额53.55亿元。
从滇池岸边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到“亚洲花都”,斗南走过了35年。1983年,斗南村村民种下第一枝商品化的剑兰。2001年,经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证,斗南花市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2012年,总投资50亿元、规划面积1020亩的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开工建设。2017年,斗南社区实现经济总收入2.44亿元,居民人均纯收入1.63万元。
如今,斗南已是国内最集中的花卉企业集群发展和产业聚集区,在全国乃至亚洲都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与定价权。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形成了从引种试种测试、推广种植、技术指导到市场营销的全链条服务机制。国内外4500多家企业常驻在此,云南全省80%以上的鲜切花和周边省份及国家的花卉进入市场交易,每天都有1000吨鲜花通过航空、铁路、公路销往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并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高原明珠”重焕光彩
春城昆明拥有一颗“高原明珠”——云南最大淡水湖滇池。多年来,昆明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长导致入湖污染负荷迅速增加,蓝藻暴发,滇池水质迅速恶化至劣V类。
为了让高原美湖重返人间,昆明市委、市政府将滇池保护治理作为头等大事和“一把手”工程,“以水定城、量水发展”成为昆明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础。云南省及昆明市先后开展了环湖截污和交通、外流域引水及节水、生态修复等工程治理滇池。同时,昆明市大力实施了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全面推行河、湖(库)长制,滇池流域全面建立了四级河长、五级治理责任体系及三级督察制度。加强河湖库渠管理保护工作,使巡河护河成为常态。“移动河长”巡河APP,真实记录了河长巡河的时间、轨迹、频次,监管日益细化。多年来,滇池治理累计投入资金达500亿元左右。
滇池水质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昆明人的心。截至目前,昆明主城及环湖建成了超过5674公里市政排水管网和2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截污治污系统基本建成。环保部监测数据显示,水质曾下降为劣V类的滇池,今年1-6月全湖水质达IV类,为20多年来最好。
一湖清水重现,让蒙尘已久的“高原明珠”逐渐重焕光彩,如今,滇池蓝藻水华天数大幅度减少,水生植物种类达到280种,鱼类达到23种,鸟类达到138种,濒临灭绝的国家珍稀鸟类彩鹮及白眉鸭在滇池出现,滇池湿地被评为“中国最美湿地”。
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提出了云南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要求。作为省会城市和云南的政治经济中心,昆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
随着沪昆、云贵和云桂高铁的开通,西南最大的高铁站——昆明火车南站正式通车,昆明乃至云南由此步入高铁时代。今年7月1日,昆(明)楚(雄)大(理)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昔日通往南亚东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正逐步蝶变为高铁大通道。
昆明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5条国际铁路,可以到达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印度等国家;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已开通航线359条,航线覆盖东南亚10国、南亚5国,至南亚东南亚的通航城市达35个,雄心勃勃的昆明正向着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方向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