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发展的未来,其主要特征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
近年来,在推动农业农村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句容始终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多角度全方位通盘考虑,无论是人员选拔还是政策保障都不遗余力,让他们在学历上得提升、身份上获认可、组织上有保障,快速成长起来,持续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精准选择培育对象
近年来,句容结合当地农业发展规划和整体定位,围绕重点主导产业,通过调查摸底、专题座谈、专家论证等前期工作,制定出台《句容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建立了培育对象数据库,坚持优先从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核心区域遴选培育对象;明确以种养大户、青年农场主、新型经营主体、乡土人才、产业脱贫致富带头人、农业职业经理人等为重点培育主体;确定以立体复合种养、农产品品牌创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为主要培训内容。
实践表明,精准的培育对象和培训内容,提高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成效。同时,句容又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考核制度,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每年农业农村工作主要考核内容,进一步激发了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句容新型职业农民累计发展到21000人,并且每年以2000人的速度增长。
分层分类别开展培训
按照不同类型、不同产业、不同等级分别制定培训标准、设置培训课程、调配师资力量,精准开展培训。类型分为3种,分别是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等级分为3个层次,分别是初级、中级和高级。另外,培训内容分为六大类专题,分别是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品牌创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绿色防控、农业法律法规和政策、农业信息化。
通过这种精确的分层分类分产业分专题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技术、经营销售以及管理水平方面均得到针对性提升。
据统计,一个年度内参加各方面内容培训超过3次的职业农民占到66.3%;经过培训,能够掌握3种以上现代农业科技手段的职业农民占比为47.2%。参加职业农民培训已经成为提高他们综合生产经营能力的有效路径。
打造多元化培育模式
健全完善“一主多元”的培训体系,以句容市农广校为主阵地,协调发挥市域内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农科院、亚夫工作室等公益性培训资源优势,提升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规范性和实用性。
积极推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实训服务”培训形式,探索创新“1+1+N”“公司+基地+农户”“学校+合作社+农户”等融合培育模式;通过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空中课堂、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一体化建设,形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此外,句容市政府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新型职业农民战略合作协议,提升全方位合作层次,开展多样化联合培养。从2018年起对新型职业农民按需分别开设涉农成人教育大专班和本科班,通过“半农半读”、灵活学制教育,加大从学历上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文化素养。
校地合作还实施“123人才培养工程”,定制培养10名村官、20名农技人员、300名新型职业农民后备人才,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建设“精神+物质”双重激励机制
坚持挖掘典型、宣传报道、成功引导,着力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社会认可度。
通过江苏城市频道、镇江财经、句容农业网等各类电视、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经验和成功案例,不仅有效提高了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的农产品的知名度,扩大了销售渠道,还更好激发了社会各界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同感。句容新型职业农民切实成为了普遍受人尊敬、得到广泛点赞的“新职业”。
为激发更多有志青年投身现代农业发展的热情,2017年句容市成功举办第一届“十佳新型职业农民”评选活动,今年将继续举办第二届“十佳新型职业农民大赛”,对当年入选为“十佳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者每人给予10万元奖励,另外提供20万元“启航贷”。
入选者还能获得免费入驻全市各类农业推介会、网络公司优先合作权,并优先参加各类农业培训、沙龙、展销等。这一激励机制在全市掀起了大学生、退伍军人、城市白领等返乡下乡创业的热潮。政策保障同步跟上
按照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政策导向,对符合条件的农业项目优先提供财政奖补、金融优惠,优先参与农业政策保险。定期组织农业科研院所专家和相关部门人员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政策咨询、产业发展和“三新”技术应用指导,积极引导和帮助他们掌握最新政策、更新知识技术、提升从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