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盐碱地变良田的“五原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30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201
内容摘要:五原县农牧业局的科技人员在田间指导盐碱地改良。改良后的5万亩改盐增草(饲)兴牧试验示范项目区。金秋十月,河套大地糜黍弯腰、瓜
 

 

五原县农牧业局的科技人员在田间指导盐碱地改良。

 

 

改良后的“5万亩改盐增草(饲)兴牧试验示范项目区”。

金秋十月,河套大地糜黍弯腰、瓜果飘香、牛羊肥壮……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5万亩改盐增草(饲)兴牧”试验示范项目区内一片繁忙景象,200亩仿野生红花进入采摘季,远远望去,大片绽放的仿野生红花犹如燃烧的朝霞,当地农民正在抓紧采摘红花。

在一片丰收的景象背后,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片盐碱地。巴彦淖尔市共有耕地1072万亩,其中盐碱化耕地484万亩,占全区盐碱化耕地面积的46%。改良盐碱地对这个产粮大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17年,巴彦淖尔市争取到了“5万亩改盐增草(饲)兴牧”试验示范项目,项目的实施地正是盐碱地占全县耕地面积53.4%的五原县。一年多以来,五原县积极探索盐碱地改良的技术模式,通过大规模土地整理和改盐技术集成,创造了盐碱地改良的“五原模式”,让5万亩盐碱地变成沃野良田。

向盐碱地宣战挖掘增产潜力

“满眼一片白茫茫,寸草不生碱圪梁,年年辛苦都瞎忙,大片土地尽撂荒!”这是过去五原县盐碱地的真实写照和当地农民对盐碱地束手无策的无奈感叹。

由于土壤盐分含量较高抑制作物生长,一般作物很难出苗,只能种植向日葵,产量也较低,而且人均耕地的一半受盐碱危害,严重制约了农民的收入。老百姓用传统的方法,大水漫灌压盐,结果造成用水量越来越大,水费飙升,盐分也是越压越大。“以前家里40亩地,有16亩根本种不成庄稼。盐碱化耕地土壤肥力低,板结严重。”五原县隆兴昌镇荣誉村村民王成林说。

盐碱地如何改良,不仅严重困扰着农民,也考量着农业科技工作人员的责任与担当。李二珍是五原县农牧业局副局长,从2009年开始,李二珍与县农业技术部门的科技人员在中科院盐碱地改良专家的指导带领下,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向盐碱地宣战。“盐碱地成因十分复杂,盐分的运行规律极难总结,科研经费有限,科技队伍力量薄弱,再加上当地农民的怀疑和不配合,使盐碱地改良工作难上加难。”

五原县天吉泰镇景阳林五组村民祁五种了一辈子地,他对自家的这几亩盐碱地束手无策,当他看到农业科技人员每天在盐碱地上搞试验时,好奇之余更多的是不相信。“我在这儿生活了几十年了,人们在盐碱地上想尽了办法,也没见逮住几棵苗,快不要瞎费功夫了。”

然而农业科技人员并不会轻易放弃,他们与中科院的专家一起早出晚归,尝盐碱,搞田间试验。项目实施以来,农技人员做了大量的改良试验示范,采集了大量数据。2017年,仅在20余亩的盐碱地上,他们就取样4000多个,化验1.6万余次。此外,他们还面向农民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宣传培训。

多种新技术发力治盐碱

近年来,五原县探索形成了“五位一体”、“上膜下秸”阻盐、暗管排盐等多种盐碱地改良技术路径,以及多种合作模式、多种经营模式,通过科技引领、企业带动、统筹推进,在盐碱地改良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五原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靳存旺说,特别是“五位一体”技术,即“撒施脱硫石膏+明沙+有机肥+土壤改良剂,种植耐盐作物”的技术结合,使作物出苗率达到50%~80%,其中施用的由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硅功能肥,对盐碱土壤进行系统改良,效果显著。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福如表示,河北硅谷用有机硅新材料研发了一系列有机硅功能性肥料,该产品具有高强分散性,提高了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功能,能将化肥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不仅能治理盐碱土壤,还可以解决板结改良土壤,恢复作物原生态味道。在五原县中度、重度盐碱土壤上,通过修复改良,让“有病”的土壤恢复健康,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靳存旺说:“除了‘五位一体’技术,‘上膜下秸’阻盐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效果明显。”什么是“上膜下秸”阻盐技术?内蒙古蒙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区经理王伟介绍说,上膜,就是种完牧草后,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防止地表水分蒸发,在地表形成一层盐分,同时减少除草剂用量;下秸,就是把废弃秸秆翻耕到地表以下40厘米处,形成秸秆隔层,种植三年以后再把它翻过来,已经腐化的秸秆会形成有机质、腐植酸。对于重度盐碱地来说,下秸阻断盐分的效率在80%左右,也就是说有80%的盐分被阻隔在地表40厘米以下,其余小部分盐分对作物生长基本没有害处,还会提高作物抗性。该技术是运用生态方式修复盐碱地,可使每亩地增产20~40公斤,增收140~240元。目前,该公司利用“上膜下秸”阻盐技术已在这里试种了18个牧草品种,从中选择耐盐性强、产量高的,作为下一步的推广品种。

打开蒙草大数据团队为五原县研发的农业大数据平台,点击盐碱地分布图,该县所有盐碱地按照轻、中、重度星罗棋布映入眼帘。“‘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是盐碱地改良的规律,我们确定了‘治盐先治水’的基本思路。”蒙草盐碱地改良技术人员说,只有将地下水位控制在1.5米以下,才能有效控制土壤返盐和土壤脱盐,治理顽固性盐碱。他边说边打开了暗管排盐光伏泵站的井盖,“暗管排盐技术就是给地下水安装了一个‘控制器’。埋在地底下的暗管都是带缝隙的波纹管,如果地下水位过高,水就会渗入管内,再由泵站把水抽到排水干渠中。”一座泵站能覆盖1200亩到1500亩盐碱化农田,通过阻断地下水位上升达到改良盐碱地的“治本”效果。该技术大大缩短了盐碱地改良的时间。“农民撒施脱硫石膏等传统改良措施至少要5~6年才可完成。”靳存旺说,蒙草盐碱地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立体式综合土壤改良实施过程仅需3~6个月即可,并且一次改造长久受益。以五原县复兴镇的万亩盐碱滩盐碱地改良试验为例,完成整个修复工艺流程后,再灌溉淋洗三次之后,土壤脱盐率可达70%以上,pH值降低1~1.5,地力可提高1~2个等级。项目区向日葵保苗率80%以上,产量150公斤以上,中低产田变为中高产田,盐荒地变成可耕地。

多元化产业结构结硕果

据统计,自2009年致力于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试验开始至今,五原县与17家科研院所、30位专家合作开展了22个课题研究,引进73家企业试验改盐新技术21项、改盐新产品36个,累计推广以脱硫石膏为主的综合改良技术11.5万亩,使向日葵平均每亩增产35.2公斤,亩效益提高171.4元,总计增加效益1971.1万元。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盐碱地改良项目中,祁五家有7.6亩地被纳入试验。通过采取脱硫石膏+有机肥+风积沙+机械深松综合技术,改良3年后,他家耐盐抗旱的向日葵保苗率由30%逐年提高到89%以上,现在亩均增收500~600元。“通过盐碱地改良,我们农民真是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5万亩改盐增草(饲)兴牧”试验示范项目启动以来,五原县引进企业、科研院所,在集中连片的盐碱区内搞起了规模化种植,实现土地改良增效。在盐碱地上种植耐盐碱水稻、耐盐牧草、中草药红花等,着力形成多元化产业格局。

听说中储草生态科技公司要在村子里的盐碱地种牧草,隆兴昌镇荣义村村民刘建华第一个响应,把自家200亩经过改良的盐碱地流转给了该企业。今年,中储草公司在荣义村共计流转3000亩土地,试点种植籽粒苋牧草,牧草基地由公司统一经营,集约化管理。该公司种植部经理鲁国宝说:“牧草收割以后做成青储饲料,可以带动当地农民发展养殖业,在改良盐碱地的同时,形成多元化产业结构。”

在内蒙古兴禾源农业公司对虾养殖基地池塘内,已经投放的50万尾南美白对虾掀起阵阵涟漪。公司负责人武冠楠介绍说:“今年预计亩产白对虾500斤,23亩水面可以产出白对虾1万多斤,实现利润20万元左右。”对虾养殖在北方来说本就是新鲜事儿,如何在盐碱地里养对虾?原来,兴禾源农业公司将地表盐碱土层铲掉聚集成网格式堤坝,再将网格中挖出来的优良土壤覆盖到堤坝盐碱土上,堤坝用于种植,池塘养殖对虾,还利用第二年清塘时池塘底部的塘泥滋养堤坝植被,逐步形成生态环境良性微循环。

此外,在项目区发展的生态循环养殖业中,五原县引进青青草原、金草原、美洋洋等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新增优质基础母羊6000只,年出栏3万只以上;引进内蒙古君羊牧业建设1万只国家级奶山羊核心育种场,打造50万只奶山羊养殖基地……

五原县县长张广明表示,盐碱地改良后,以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为重点,建立优质牧草产业区,在粮食、经济作物种植区实现粮饲、经饲轮作,为畜牧业发展提供饲草保证。2018年项目完成后,预计可新增耕地4500亩,地力提升2个等级,人均年增收7300元,5年累计综合增收可达到投资总额,并能持续发挥效益。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盐碱地变良田的“五原模式””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1130/6323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