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上午,2018年“浙江农博会”在浙江杭州新农都会展中心正式开幕。开幕式上,来自浙江全省十一个地市的市领导纷纷当起了“店小二”,为本地的特色农产品“站台吆喝”。我们今日也走进了这场好看、好吃、好玩、好学的“农业嘉年华”,寻找本届农博会的新看点。
科技改善消费需求 鲜鱼还能这样买
浙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渔产丰富享誉全国。但长期以来,鲜鱼不易存活,不易保存成为制约本地渔产“走出去”的一大障碍。在本届农博会的湖州馆里,“跑道养鱼”的模型展示、高密闭的鲜鱼包装技术可谓赚足了眼球。消费者们连连感叹,鲜鱼还能这样买。
2016年,湖州首次试水了“跑道养鱼”模式,把鱼“圈养”在池塘小面积的“跑道式”流水槽内,并将池塘的大部分面积作为水质净化修复区,达到生态化养殖高效循环再利用的目的。
湖州市南浔区菱湖渔业协会会长沈学能表示,“跑道养鱼”通过不间断循环流水增氧系统实现了“大水体养水、小水体养鱼”的科学模式,符合鱼类的生活习性,自然也提高了水产的品质。“跑道养鱼”现已成功养殖鲈鱼、汪刺鱼、草鱼、鳊鱼等多个鲜鱼品种。
同时,渔户还引进了高密闭的包装技术,通过控制水中的含氧量,使鲜鱼的运输时间延长至两三日,即使在高温的夏季,也能让鲜鱼存活24小时以上。农业科技的进步,也让来自浙江的鲜鱼越游越远。
产业拉动乡村振兴 小小菌菇成支柱
我们随后来到本届农博会的中央展厅。展厅中,既可以看到菌棒、椴木香菇、金针菇等原生菌菇,也可以看到孢子粉、干香菇、酵素等等精深加工的高端产品。让消费者通过一段从“孢子”开始的旅程,了解菌菇从养殖到深加工乃至观光一体化的全过程。像这样的农业全产业链,在浙江省已有68条。
别小看这样一条菌菇产业。中心展区的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龙泉当地菇农农众多,香菇产业不仅大量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随着随着深度精加工产业的不断发展,还辐射了周边地区,有效地利用农村的闲置劳动力进行产业升级。”
如今,龙泉的香菇已和青瓷、宝剑同时成为龙泉的三个支柱产业。当地特色菌菇产业链不仅带动了旅游发展,还拉动了物流、配送、包装、印刷等一系列产业,真正盘活了乡村经济,促进了乡村振兴。
品牌搭建消费桥梁 两块商标一件货
通过一个品牌,就可以把农产品变成商品。拿起一罐来自丽水的野蜂蜜,可以同时看到两个商标:一个是企业自身品牌,一个是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
打响地区农业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也是本届农博会的一大重要看点。
近年来,浙江各地政府积极推动区域特色农业品牌影响力。“丽水山耕”、“嘉田四季”(嘉兴)、“五园一场”(绍兴)、“磐五味”(金华)……一个个各具特色区域公共品牌的相继崛起,不仅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的品质、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标准化、更便捷的购物渠道。
工作人员介绍说:“有消费者和我们反映,自己跑到玉环去都没买到正宗的文旦。现在我们通过农博会这个平台,只要扫一下二维码,消费者最直观的就是能买到优质的农产品,但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了持续性的消费渠道。我们其实就是帮农户和主体之间搭桥梁嘛。”
除省内11个市政府组团参展外,本届农博会还涵盖了四川、贵州(黔东南、黔西南)、吉林、湖北(恩施)、西藏(那曲)、新疆(阿克苏、农一师)、青海(海西)、重庆(涪陵)等我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地区特色农产。
长白山人参、延边大米、涪陵榨菜、富平柿子、那曲的藏香猪肉、青海的柴达木红枸杞,茶卡羊、四川的青稞,牦牛肉、贵州的薏仁,三穗麻鸭、新疆的苹果,红枣,核桃等别具特色的优质农产,也随着农博会的平台走进千万浙江消费者的餐桌。本届“浙江农博会”还将持续到11月27日。